七一社区        注册

李学宏:弘扬红色廉政文化 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2014年09月22日15:27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弘扬红色廉政文化 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1931年,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廉政内涵的红色文化。积极挖掘、传承和发扬优秀的红色廉政文化,对于当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廉政文化思想内涵深刻

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力量和优秀的廉政文化思想。

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面对恶劣环境永不气馁,面对屡次失败永不退缩,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永不屈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南梁革命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碑座还镌刻着为创建和保卫这块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609位烈士的英名。正是他们这种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清廉为民的公仆情怀。在陕甘边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党政军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吃“包包饭”,布衣草鞋,走街串户,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率先做到了心系群众、清廉为民。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士未进水、官不饮液”,才和群众建立了血肉之情、鱼水关系,铸就了铜墙铁壁,打败了国内外敌人。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刘志丹和红军战士一样吃野菜,穿千补百纳的衣服,住草棚窑洞。习仲勋带头执行政府工作人员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张等用品,均由财经委员会按每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形成了以艰苦为荣的良好风尚。在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影响带动下,陕甘边区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自觉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思想,养成了艰苦奋斗的品格,形成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

依法惩贪的坚定决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始终把反腐败作为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制定并实施了《暂行条令十八条》,对领导干部要求更为严格。正是有了不能轻触的“高压线”,当时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中,贪污腐化现象基本被杜绝。

面向群众的民主意识。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根据地领导人始终把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密切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华池南梁荔园堡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由群众层层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政府构成中,创新建立了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模式,充分发扬了民主。根据地各县区苏维埃政府都实施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推选群众代表参加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极大地增强了陕甘边区人民的民主意识,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出现了“只见群众不见官”的清明政治。

二、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探索中创新推进

近年来,我们立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丰富而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加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的导向、凝聚、教育和规范功能,探索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挖掘红色廉政文化底蕴,构建红色廉政文化理论体系。深度挖掘革命前辈的廉政思想,提炼革命时期廉政精神,升华红色廉政的文化精髓,确立了文化、基地、资源、作风四大目标,并依托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建成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纪念馆、延安干部学院南梁分校和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等10处红色景区,丰富了红色廉政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人、物、事、魂为一体的红色廉政文化理论体系。

提炼红色廉政文化特色,赋予红色廉政文化时代精神。坚持把红色廉政文化的先进思想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纳入反腐倡廉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中,不断赋予红色廉政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努力把革命先辈的廉政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使红色廉政文化的精神血脉在延续中充实放大。以革命先辈和先进模范人物为原型,创作了融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于一体的廉政诗歌、快板、舞蹈等文化艺术作品,不断赋予红色廉政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建立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廉政展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突显红色廉政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发挥红色廉政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彰显了红色廉政的特色文化和时代精神。

培育红色廉政文化产业,提升红色廉政文化市场能力。庆阳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亚洲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名城”。把红色廉政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和周祖农耕文化、陇东民俗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不断放大红色廉政文化的综合效应。同时,大力整合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人才资源优势,促进了庆阳红色廉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

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持续放大红色廉政教育功能。积极利用陕甘边革命时期的廉政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党员廉政教育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重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自觉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把革命先辈严格遵守纪律的感人事迹和惩治腐败的典型案例作为鲜活教材,警示党员干部增强法纪意识,淡泊名利,清廉做事。坚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以红色廉政文化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红色资源,是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切实用足用好这一精神财富,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持传承与发展结合,凸显红色廉政文化的价值准则。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做好“保色”。要充分挖掘陕甘边革命时期的廉政事迹、廉政精神和廉政经验,提炼历史价值,弘扬廉政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做好“上色”。要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繁荣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规划,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持续推进。

二是坚持开发与利用结合,凸显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特色。要在挖掘陕甘边红色文化物质遗产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廉政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南梁”精神蕴涵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立党为公、服务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甘作公仆等深刻的廉政思想,充分提炼其革命精神的廉政内涵。坚持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同人文民俗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真正做到体现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彰显时代精神。

三是坚持产业与市场结合,凸显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功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要立足《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统筹发展红色旅游、黄土风情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会展、观光、文化融合一体的产业链。要做大做强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开发格局,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召力。

四是坚持“红”“廉”结合,凸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要找准红色廉政文化之“魂”,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勤廉意识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把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个人价值结合起来,防治思想“沙化”、精神“颓化”、意志“退化”,确保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者系中共庆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