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科研创新

李志勇

2014年09月15日16:3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科研创新

努力把社科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是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定位”要求。按照中央要求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离不开纪律支撑和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

  记者:请问社科院党组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王伟光:我们结合科研单位实际,在治院治所中扎扎实实扛责任:

  一是以上率下,“既挂帅又出征”。院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四位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职能局一把手为小组成员,把“一岗双责”和主体责任拴在身上,形成责任主体亲自抓、责任部门联手抓、责任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反腐倡廉建设年会和院年度工作会套开,与业务工作一起总结、部署、检查、考评。党组成员定期带队实地检查各单位落实情况,定期听取院属单位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汇报,常与中央要求“对表、查账”。

  二是重点突出,确保中央精神“落地”。今年,院党组部署开展以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组织纪律、严守财经纪律为主题的“三项纪律”建设,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龙头和抓手。将“三项纪律”要求纳入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将预防违纪举措“嵌入”日常科研管理,使中央精神“落地生根”,防止“清水衙门水不清”。

  三是聚焦主业,推动落实“三转”。院党组对重要信访和案件及时听取汇报,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问责。驻院纪检组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专心种好“责任田”。调研启动巡查工作,着力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出台《关于加强招标监督的实施意见》,给重点领域监督执纪“增压加码”。选好配强院属单位纪委书记,落实工作“下沉一级”。

  记者:请您谈谈抓“三项纪律”建设的考虑、做法及成效。

  王伟光:对“三项纪律”建设,我们决心抓必见效:

  一是谋划上突出高起点。院党组多次专题研究“三项纪律”建设,并成立“三项纪律”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担任组长,办公厅等9个职能局主要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抓日常工作。以党组名义印发《深入推进“三项纪律”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年工作分解为43项任务,分别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期限,“一本台账”管全院。

  二是推进上实现全覆盖。全院58家单位均制定“三项纪律”建设方案并明确责任人,9个牵头责任单位对应联系49家院属单位,一级抓一级形成无缝链环。向全院人员发放“三项纪律应知应记”折页,开展“三项纪律”建设学习教育月活动。把“三项纪律”教育融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班等,举办组织纪律、外事纪律、财经纪律等专题培训班,召开离退休干部纪律建设报告会,为入党积极分子做“三项纪律”辅导报告,实现业务指导、任务落实和宣传教育“三个全覆盖”。

  三是问责上强调零容忍。修订《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的决定》,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和《加强组织纪律建设的决定》,制定创新工程研究、国情调研、信息化工作、学术期刊、培训等经费的管理办法,明确党委班子、分管领导、直接负责人的职责,建立责任倒查、问责追究机制,严查违反“三项纪律”行为。在干部选任、职称评聘、创新岗位竞聘、评优选先时,对违反“三项纪律”的一票否决。

  半年来,“三项纪律”要求被纳入上岗培训、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离退休管理的全过程,融入课题申报立项、成果鉴定使用、评奖评优等各环节,形成“从入口到出口”的岗位纪律和职业规范体系,营造了“人人知纪,时时遵纪,事事守纪”的行动共识。

  记者:科研环境和风气至关重要,请问社科院党组在这方面抓了哪些工作?

  王伟光:学风、作风、文风这“三风”折射党风、体现院风。我们按照中央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切实转变“三风”:

  在学风建设方面,支持科研人员团队研究,深入基层开展国情调研。宣传老一辈学术大师优良风范,选树一批治学严谨、品学兼优的中青年典型。从2010年起,组织新进院人员进行“学术道德宣誓”。举办学术讲座、名家论坛等,开展学术批评。举行“学问有道·名师论坛”系列报告会和道德论坛巡回演讲,鼓励学者攀登学术、道德双高峰。健全院、所两级学术道德委员会,严查学术不端行为。

  在作风建设方面,院党组自拧螺丝,给党组成员提出了坚定、团结、勤政、自律的“四项要求”,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调查研究、转变会风、简化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围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院机关和院属单位制定多项具体实施办法,对“三公”经费使用等作出规范并接受监督。在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发出“倡廉令”,公款吃请、送礼等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在文风建设方面,党组成员自己动笔写文章,不讲空话、套话、假话,倡导“短、精、新”的文风。院属出版社、期刊、报纸、网络履行把关职责,坚持双向匿名审稿及三审三校制度,对空洞无物、浮躁虚夸的作品说“不”。教育引导科研人员高扬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做学问,切实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积极批驳错误思潮和论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记者: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如何提供纪律保障?

  王伟光:搞创新工程既要讲创新,又要讲纪律,二者不可偏废。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改革资源配置和经费管理方式。改革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和医药招标采购模式、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实行图书采购总代理制,防止财经违纪行为发生。根据创新任务需要和创新岗位人数实行研究经费总额拨付,确保创新经费使用合规高效。

  二是加强问责机制,将党风廉政目标融入创新评价。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单位须接受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惩防体系任务、维护“三项纪律”等综合评判。创新岗位准入必须政治合格、没有学术不端行为等,形成“负责受褒奖,违规要追责”的组织文化导向。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创新工程的规范廉洁运行。通过督办、约谈、抽查、问卷等办法,对学科建设、研究室建设、数据库建设等开展日常督查,对创新工程经费管理、绩效考评等集中检查,对行权管人用钱等风险点加强过程控制,抓早抓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