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24小时新闻滚动

善用底线思维方能得乎其高

2014年03月19日10:21    

原标题:善用底线思维方能得乎其高

贾亮

  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一个顶,一个底,不能守底就难以达顶,而无顶也就无所谓守底,守乎其低才能得乎其高。
  
  这几年,底线是媒体上使用的高频词汇:关于社会道德是否已经突破底线,从政者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什么之类的讨论比比皆是。这些底线的使用乍一看似乎与底线思维不搭界,其实是一致的。比如从政要遵守政治纪律、法律法规,不得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经商要合法经营、产品要保质保量,不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普通人要严以律己、诚信待人,不能损人利己等,意识不到这些底线,守不住这些底线轻则违背社会公德,重则触犯法律,都是没有底线思维的表现。
  
  做人与做事,道理都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论做什么事情,要首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进而追求最好的结果,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理想指引的工作就像无头苍蝇,没有底线意识的理想往往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用这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做人做事,往往既能热情对待丰满的理想,又能理智对待骨感的现实,从而掌握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理念以来,不仅全国各省市党委纷纷强调善用底线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国内学界理论界也把“底线思维”看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当前我们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凸显,风险不断,在此背景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研判与把握当前的局势与任务,做到未雨绸缪、遇事不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定不准就难免失守。有学者提出善用底线思维的五步法:一问有没有底线?二问底线在哪里,具体有哪些底线?三问能否突破这些底线,突破的后果会怎样?四问突破这些底线都会触及哪些客体与对象,而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五问守住这些底线的路径与举措是什么?将这“底线思维”五步法铭记于心,形成思考问题的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方能从容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化风险于最小、变挑战为机遇。
  
  底线意味着我们的活动范围的边界,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但底线思维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并不是降低标准、被动应付,守住底线而无所作为;也不能被底线束缚住,做事优柔寡断、怕这怕那,丧失进取的动力和激情。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有利于准确判断每项工作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使他们以理性的心态权衡利弊,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避风险、减少失误。如此,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不至于事到临头陷入被动才大呼没想到,避免乱了方寸后病急乱投医。
  

(来源:中国廉政网)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