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4日10:32
奚旭初
年终岁末,中央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均重申了“禁止收礼”。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企业负责人暗自叫苦:不送礼心里始终不踏实,担心来年生经营受影响。(1月21日《中国企业报》)
逢年过节,企业四处送礼打点是历年必有的戏份,但今年有所不同。中央一系列禁令均剑指送礼收礼。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一些企业负责人“不送礼心里不踏实”的心态,并不奇怪。
一直以来,逢年过节就送礼已成一些企业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因为习惯成了自然,于是对“禁礼”反而无所适从。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对“禁礼”是真心赞成的,而为什么还会“不踏实”,其实是缘于“习惯性怀疑”。比如怀疑“禁礼”是真的吗?比如怀疑“禁礼”会是一阵风吗?而要匡正“习惯性怀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禁礼”持之以恒,让事实给企业“换脑筋”。
“不送礼不踏实”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此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吃拿卡要。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常常制造障碍,百般刁难,逼着企业求他、拜他、孝敬他。为了应对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导致的办事难,送礼就成了企业的“公关利器”。因为“送礼”背后是“潜规则”,所以企业面对“禁礼”的“不踏实”,其实更是对“潜规则”是否能彻底清除的担心。
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不送礼不踏实”也不经意间暴露出某些企业迫切的行贿欲。一些企业热衷送礼,看中的是官员头上那一顶可以导致“非市场因素”的乌纱帽。而权钱交易换得的“非市场因素”,往往又演绎为劣质产品泛滥,安全事故成堆,环境污染成灾,偷税逃税横行……那些将“送礼”当成交易的企业,一定还会伺机“公关”。
“不送礼不踏实”,是衡量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的一面多棱镜。它既照出了进步,也照出了不足;既照出了努力方向,也照出了隐患所在。面对赞成不送礼而又“不踏实”的企业,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办事与竞争环境,使企业无须送礼也能办得了事,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其踏实起来;另一方面,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有关部门更要睁大眼睛,不让害群之马得逞。
(来源:中国廉政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