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34个问题,问出你的“腐败风险”

南京在全国首推官员犯罪风险自评手册

2013年12月30日08:5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34个问题,问出你的“腐败风险”

“你认同不腐败就会被边缘化吗?”“自己的晋升是取决于领导赏识吗?”南京大学犯罪控制与预防研究所27日与南京市鼓楼区纪委、检察院共同推出全国首本《公职人员职务风险自评手册》。测评者回答完手册中的34个问题,算出得分,即能了解自己的职务犯罪风险。

你离腐败有多远?

南京大学犯罪控制与预防研究所狄小华教授介绍,从2008年起,课题组持续开展职务犯罪心理调查,对医疗行业、高校系统、工程建设三大领域职务犯罪情况进行研究,分析500多例个案,掌握腐败心理的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出这本手册。

这本册子主要包括风险的自我认识、风险的自我评估和风险的自我控制三大内容。其中,自我评估是核心,分别对犯罪动力、心理调适、心态、潜意识等五类心理因素进行评估。当五类因素都测评出处于高风险时,那说明测评者正在逼近甚至已经犯罪。

犯罪动力方面,设计8个问题,了解测评者的犯罪动力风险,如“你对升官的渴望强度”“对婚外情的渴望强度”“履行公职责任感的强弱”;在心理调节方面,这本册子会问到:“你是否认同对单位作过贡献就应当享受待遇”“在单位或一些事上我说了算吗”“是否很少听到批评甚至提醒”;测评者要掌握自己的心态状况,就要问问有无这些苦闷——“关系不和谐回到家也找不到感觉”“爱人或子女常抱怨条件不如人家”“自己在单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鼓楼区纪委书记冯雯兰介绍,将为全区每位公职人员发一本手册,让官员们了解自己,正视风险,主动自我调节,避免职务犯罪。

“5大贪腐动机”要提防

狄小华认为,课题组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腐败分子中大多数本质并不坏,他们面对诱惑、压力,容易心理失衡、自我扭曲。以下5种情形,容易让公职人员形成犯罪动机:

当仕途受阻,升迁无望时,一些公职人员会 “失意”,而将原来争取晋升的努力,转化为“捞一把”的动力,逐步将心思放到以权谋私上;

跟“老板”“老总”来往密切,比较失当,物欲增强,一些人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

配偶责备,自尊心受损,一些公职人员会不知不觉按“枕边风”捞钱,放任亲属以权力影响“挣钱”;

人际关系紧张,特别家庭不和,有的公职人员需要精神慰藉,而更容易被情色所俘获;

各种荣誉加身,觉得自己立有大功,有的公职人员会忘乎所以,产生应该享受人生的心态,放松要求。

狄小华提醒,近年备受关注的情色腐败,和对物质、权力的追逐一样,都有渐进过程。在调查中发现,起于唱歌、饭局等公共场合的交往如不引起警惕,慢慢就会越过边界,最终走向权色交易,实施犯罪。

从心理寻找腐败根源

在长达5年多的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表明曾接受过形式不同的反腐败教育。但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反腐教育流于形式,一般只指责罪犯素质差,而很少具体分析导致其犯罪具体原因;泛泛而谈如何预防职务犯罪,而缺乏指导受贿后如何中止的方法;只是空洞说教廉洁不要收礼,而没有提出既能适应环境又不至堕落的具体路径。

参与课题的专家指出,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的与职务罪犯面临的挫折有关,有的则与他们对问题的不当归因有关,还有的甚至就是心理变态的结果。有一个建委副主任,贪婪到连老婆的1元公交票都要拿到单位报销;有的贪官在监狱里,还改不掉“领导”作派;有的官员把百万赃款铺满床底,平时却骑车上下班,生活极为俭朴……这些罪犯都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

“让公职人员悄悄测评自己的风险指数,就像开车知道自己开到什么速度,心里有数,才能做到安全行驶。”狄小华说。(记者 颜芳 通讯员 吴 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