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云南省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情况察访记

2013年12月20日09:33   来源:云南日报

“但愿不是一阵风!”“往后看再说!”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收官”如何?群众在看。

“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务求实效。”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是省委确定的第一批8个方面的整改内容之一,也是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中的重点整治内容之一。近日,本报记者在全省各地明察暗访公车整治效果。

下班、周末时段公车都“趴窝”在单位

12月15日,星期日,记者先后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行政中心的两个值班室。“张师傅,公务用车下班后都在车库吗?”“都在,除非发生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张师傅带着记者查看地下车库和大楼前的3个停车场,点数着一辆辆轿车和越野车,极为认真地说:“公车私用,最近哪个还敢!不记得几个月前了吗?某干部驾公车到大理旅游,搞成了反面典型,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别看这标识小,还真解决了公车私用的老大难问题,既方便了社会大众的监督,又能约束公车私用行为。”作为一名老驾驶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办公室车班队长孟成林感受颇深。自今年8月下发《关于对公务用车实行标识管理的通知》以来,德宏州687个单位的2392辆公务车辆统一贴上公务用车标识。

州市机关如此,省直机关部门呢?“公车私用现象基本上没有了,下班后、周末都必须停到指定车位,周末局里临时有事情,驾驶员还得坐公交、打的过来开车。”记者采访了公车治理成效突出的省统计局车队驾驶员王晓春。他说,按局里规定,所有公务车都贴上了公车标识,加油卡也统一管理,一张卡对一个车牌号,只能给一辆车加油,每个月加油站还向车队反馈每张卡的加油信息,减少了浪费。“有几次碰到局里领导驾驶私家车上下班。”该局普通职工刘建云告诉记者,公车整治以来,公车标识给了群众一个监督渠道,领导带头,公车私用现象没有了。据省统计局初步统计,由于标本兼治强化公务车辆购置、管理监督,今年1月至今,该局车辆购置运行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9.71万元。

学校、饭店、娱乐场所公车“销声匿迹”

18日17时左右,曲靖市麒麟区小学大门口。“来接孩子的车倒是多,但分不出公车、私车,以前还有警车接送,现在都看不到了。”一位接孩子的老大爷告诉记者。正在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张卫平说:“过去公务车来接送孩子的倒是多,现在市区两级公务车都贴有公务用车标识牌,上面有举报电话,特别是像警车这样标识明显的公车是见不到了。”

昨晚,记者在昆明市西山区兴苑路上看到,尽管这里有多家KTV娱乐场所,但门口只停了四五辆小轿车,从车辆型号、号牌和内装饰看,这几辆车都不像公车。守车的KTV保安小杨告诉记者:“最近生意比较清淡,来KTV唱歌的人很少,公司请的代驾司机因为没事可干都回家了。”

滇池路西贡码头一带,曾几何时,饭点时刻,豪车云集,如今这里门庭冷落车马稀,尽管是午饭时间,偌大的停车场上空空如也。

警车开道和需要交通警戒及管制的情形很少了

“好多啦!好多啦!公车私用的情况看不见了,公车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也很少见了。”昆明市环城西路与西坝路交叉路口的交通协警老王说,以前,不时看到路上行驶着一些车辆牌照明显的公车,“上面坐满了男女老少,公车私用的嫌疑很大”,一些特殊牌照的车辆违反交通信号、挤占公交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等违规现象也经常发生。

在昆明市茭菱路与海源中路交叉路口执勤的一位姓王的协警告诉记者,就他所在的路段,现在领导活动、重要接待等警车开道和需要交通警戒及管制的情形也很少了。以前不时会接到交通管制的任务,不仅增加了交警部门的工作任务,还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如今,除了110、消防等特殊车辆在执行任务时闪烁警灯可以享受‘特权’,其他车辆都得规规矩矩遵守交规。”这位协警说:“如今,警察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再加上遍布街头的电子监控设备,不管是公车还是私车,大家都不敢以身试法了。”

严规章畅渠道,强化监督管理

建章立制不能徒有其表,虚文应付。截至11月底,全省共查处公务用车违规问题106起,处理118人,其中县处级干部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

麒麟区纪委监察局对违反公车私用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自开展公车治理以来,共组织督查243次,通报了48个单位,问责了69名干部。

红河州走的是清理和规范并重两条路。重拳惩治了几起滥用公车的行为,对18个发现问题单位的领导进行约谈、组织处理和督促整改后,对28辆改非(非领导职务)配备和车随人走使用的公务车作了清理,收回76副违规外借、套用警用和公安专段的号牌,对云G99XXX专段号牌进行核定缩减,制定出台了《红河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注意了一下小区里公车停车过夜的情况,确实比以前少了。”昆明市金玉缘小区退休干部赵振国表示,希望不只是“昙花一现”,要用制度管人、管车,让有些人彻底死了享受公车特权、公车私用的心。

为整治公车私用,有效管理公务用车,很多地方开始试行“以补代车”、“买改为租”等做法。对此,昆明市民赵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真正推行‘车改’,关键要把握‘适度’二字,对于‘以补代车’来说,如果不严格规范规章制度和补助标准,很有可能就让取消配车成为变相发放津补贴的‘幌子’,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假把式。”

“除了‘双A9’、‘云O’等好识别的车牌,好多跑在路上的公车我们都分辨不出来,更别说监督了。”昆明市民袁先生建议,让所有公车都像出租车那样穿上统一的“外衣”,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公车,方便监督。(记者 左超 陈晓波 李翕坚 张潇予 孙伟 马玉龙 晋立红 刘祥元 通讯员 李艳 采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