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给“公务招待”上把制度的锁

吴 韬

2013年08月26日14:16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给“公务招待”上把制度的锁

历时两个月,本报“遏制公务招待浪费亮真招儿”系列报道今天结束,报道过程中我们深入多地调查采访,陆续刊发了《不为面子所困 不被酒桌所累——— 探访武邑县“廉政灶”》、《卡住了大吃大喝 卡出了节俭规范——— 探访阜城公务招待审批备案制度》、《管住干部的嘴 暖了群众的心——— 探访曲周“三不”制度》、《坚持13年 节省200万——— 实地探访承德县高寺台镇“小饭盒”制度》、《简化公务招待 大家都感轻松——— 探访磁县招待费月报公示制度》等5篇报道,对各地在遏制公务招待浪费方面的一些有效制度和做法进行了报道,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核心是 不浪费

公务招待是各级机关、各级单位绕不开的问题,上下级工作来往、兄弟单位间来访、参观、学习,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接待。对正常的、必要的招待,在采访中许多干部群众表示可以理解,但这里的核心是不要浪费。“表面上看,浪费好像就是多花点钱,其实不然,这其中慷公家之慨,大吃大喝、大手大脚,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常有人会混水摸鱼,或招待亲朋由公家埋单,或拿烟拿酒损公肥私,更或利用安排招待之机‘关照’某些酒店、商场,再拿回扣,得好处……凡此种种,使得公务招待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在采访中,曲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黄志勇感慨地对记者说。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公务招待浪费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人员的“习惯势力”常在作祟:只有“吃好喝好”才能从掌握着众多公共资源的上级或同级单位那里获得通融,在未来的资源分配中本部门、地方以及单位领导个人得到关照,才能引来项目。这样接待思想下的公务招待必然超标。磁州镇党委书记孙文虎表示,“如果说真是因为招待吃得多也不要紧,关键是很多招待中存在浪费现象,不少都是因为面子和攀比,有便宜的机关食堂不用,一定要跑去高档饭店的包间。”

对公务招待中的浪费带来的危害,黄志勇说,“公款大吃大喝,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加遏制后果不堪设想。”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有效遏制了公务招待中的“吃喝风”。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所在的单位接待总次数200余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吃喝之风明显受到限制,今年前半年的招待次数降为40多次,招待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0%,“没有了让人应接不暇的招待,对我们也是一种解脱,现在单位走廊里,再也见不到红色脸皮,浑身酒气醉醺醺的工作人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乡镇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百姓的评价自然上去了。

关键是 从实际出发

有学者指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面临的公务招待任务也有轻重之分,想找出一套普遍适用的治理措施存在难度。

记者走访中发现,只有结合本地情况并制定带有针对性的制度,才能真正遏制公务招待浪费现象。武邑县利用本地机关食堂,在“吃什么”的环节做文章,建起“廉政灶”定额供餐,早餐、晚餐,不超过5元,午餐人均不超过15元,严禁饮酒,并通过接待制度、卫生制度、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和保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炊事员制度等各环节严格监督。截至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建起“廉政灶”,节省费用1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村里底子薄,可是镇里的干部来了不招待,以后还咋到镇里办事?”承德县高寺台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姜凤说出了许多农村干部的顾虑。为遏制公务招待浪费,减轻各村的接待压力,承德县高寺台镇将村招待任务全部拿到镇,村组全面取消招待费。考虑到取消招待费用的实际操作性,承德县高寺台镇为干部准备了既能装饭又能装菜的保温“小饭盒”,要求镇干部到较近的村下乡一律回镇就餐,距镇较远或时间不允许回镇时,一律从食堂领饭下村。自2000年该镇村组全部取消招待费至今,“小饭盒”直接为村级节约招待费用开支近200万元。

在分析乡镇处于公务接待重灾区,每天需要面对各种部门,接待任务繁重,工作人员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公务招待中的情况后,曲周县实行公务招待“三不”制度,在对公务招待内容、标准、人员,甚至用餐地点上加以规定,降低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还要求干部到村不招待;县直干部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不招待;同城不招待。这些制度不但节约了公共财政资金,也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密切了和群众间的联系。

重点是 监督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务招待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务招待费用检查往往是事后检查、年度检查,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即便存在浪费问题,损失也早已产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基层纪检干部的困惑也正在于此。公务招待需要提前申请,产生的招待费用还要按月汇报,通过实行公务招待审批备案制度和招待费月报制度,阜城县和磁县将公务招待的监督变成了常态。在实际的运行中,备案审批明确了不同级别的接待标准和费用总额及陪餐人数,使得花销金额清楚明白,堵上了管理的漏洞。招待费月报制度则将该县各单位、部门上月所有的招待费用逐笔逐次逐人详细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可进行精确比对。“审查备案可以及时发现公务接待中的浪费问题,并进行追责。但仅仅内部监督和上级监督是不够的,我们还加强了信息的公开,在县廉政网站上公布各单位的招待费支出情况,让网民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或电话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阜城县纪委副书记多寿松说,“有了社会、群众参与的常态化监督,才能使官员在内心时时有所畏惧,在招待的过程中不敢浪费,也不能浪费。”

难点是 坚持

这组报道刊发后,不少网友、读者通过网络留言和热线电话表达了他们的看法:报道中的这些地方遏制公务招待浪费的措施很实,很管事,看起来也很有效果,但遏制公务招待的制度会不会刚开始执行得挺好,后来慢慢走样、变形,最后销声匿迹呢?事实上,群众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据媒体报道,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浪费由地上转入地下,继续大吃大喝。

有学者表示,好的制度需要落实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要落实好,既要方法得当也要经过长久坚持。承德高寺台镇“小饭盒”制度所以在当地干部中产生了自觉的约束力,就是因为有关部门不折不扣地坚持了13年。“虽然镇里已经更换了5任主要领导,但每一任都会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贯彻实施,来保证它的连续性。”高寺台镇镇长王中明说,“‘一阵风’式的做法只能前功尽弃,非但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反而会让群众丧失信心。”

公务招待浪费之风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这也是造成一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反复甚至很难长久坚持的原因之一。有专家表示,“遏制公务招待浪费,需要打持久战,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齐心协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围剿公款吃喝的大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务招待浪费的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