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刚性制度遏制职务消费乱象
专家认为,职务消费中的种种怪象,成因错综复杂,主要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用铁的手腕坚决查处职务消费的腐败行为,是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河北某市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当地一位副市长说,他一年60万元额度,基本花不完,还有余钱支援分管的穷单位。“现在大家比着少花,多花了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秘书们月月都算账。”
河北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有额度总比没有额度强,大包干起码能减少支出50%。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额,个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滚存到来年或按比例奖励给个人。
此外,遏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铺张浪费之风,可实行单位发票双重实名制度。贾康教授建议,凡职务消费的发票,不仅要开单位名称,还要在发票上注明开票人姓名。这样既可以明确消费行为经办人、责任人,又可以促进实报实销。也可把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在民主生活会上公布消费情况。这样,就有可能减少“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现象。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将职务消费的行政成本列入干部业绩考核。长期以来,政府官员唯GDP是论,只讲产出不讲成本。完全可以建立完善行政评价体系,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将过去的“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新华网北京8月14日专电 记者杨守勇、凌军辉、王圣志、苏晓洲、晏国政、李鹏翔、周科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