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力量
“三服务”接地气。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与全市“三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活动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马上就办”优良作风,推动党政机关“点对点”服务群众,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坐等上门”为“一线服务”。坚持市领导挂钩联系基层、结对帮扶和接访下访等,不断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针对“三服务”活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建立政策跟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出台破解办法。“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共下基层6.8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4万条,建立挂钩联系点4.98万个,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5.7万人,协调解决基层和群众实际困难5733个,化解矛盾纠纷2517个。
开门评重践诺。在福建省率先推行“电视问政”,开展“让人民满意”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着力构建由群众点名、受人民监督、向人民汇报、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评议工作机制。拓宽评议对象范围,将参评候选单位由政府组成部门向公共服务类和垂直管理类单位延伸;优化评议代表结构,增加市民代表参与评议,建立评议代表库;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增设短信投票系统,将现场评议安排在晚上黄金时段进行,提高收视率和公众参与度;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对被评议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使评议结果更具公信力。今年公众投票阶段共收到社会各界有效投票近13万张,是去年的12倍之多;公开承诺阶段以“我承诺、你监督”为主题,首次采取媒体直播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政风行风建设,倒逼倒查自我加压,督促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作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配套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若干文件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督促检查等六个方面作出细化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改进作风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让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有章可循、依规执行。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出台《福州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暂行办法》,将作风建设特别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实行量化考评,构建了责任分明、目标具体、措施有力的工作机制,使作风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褒奖重用那些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行为导向和用人导向。
建立问责问效机制。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行政执行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福州市机关效能告诫暂行规定》和机关效能“八项制度”及“六个不准”要求,对全市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问责问效,坚决纠正和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纪律松弛、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福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实施细则》,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效能问责违规人员61人次,其中,给予效能告诫42人次,通报批评19人次,督促党员干部依法、廉洁、高效履行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