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初上任以来,巴西总统罗塞芙掀起反腐败风暴,执政党劳工党数名前领导人入狱,近1/5的政府部长因涉嫌腐败被迫辞职。面对6月“热带之春”的上百万人抗议活动,罗塞芙总统一方面出动防暴警察维稳,一方面广泛接纳民意,承诺全方位地优先打击腐败,为打击腐败建立制度基础。
在巴西,司法体系异常复杂,政客们往往利用司法豁免权阻碍案件调查,繁琐的司法程序使许多腐败大案最后都不了了之。因此,臭名昭著并不能阻断政客的政治生涯,2010年参、众两院中竟然有近1/3的议员已被判刑或正面临刑事指控。但是,2012年以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重拳反腐 女总统誓要破除权贵免责文化
2012年2月,巴西最高法院裁定,《清白档案法》自2012年10月市议会选举起正式实施,因选举舞弊、贪污腐败或谋杀、强奸、种族主义被定罪的公职人员,将丧失任职资格,剥夺长达8年的被选举权。其实早在2010年6月,卢拉总统就已签署该法案,但遭到大批政客的强烈反对,最高法院不得不暂停实施。巴西《圣保罗州报》称,1614名现任公职人员会受到法案影响,市议会选举中有300多名候选人失去参选资格。
2012年7月,参议员托雷斯因涉嫌腐败被剥夺议员资格,并移交司法机关接受调查。此举在巴西引起轰动,被认为是打开了国内政坛的“潘多拉盒子”,标志着“权贵豁免文化的坚冰开始融化”,因为在托雷斯之前,巴西历史上只有1名参议员因涉嫌腐败丧失司法豁免权。2013年6月26日,最高法院下令逮捕众议员多纳登入狱。多纳登2010年因挪用公款和组织犯罪团伙被最高法院判处13年监禁,他成为1985年以来巴西首位入狱的现任议员。
2012年10月底,最高法院审结被总检察长古热尔称为巴西历史上最胆大、最骇人听闻的“大型月费案”,分别判处收买数十名国会议员的前总统府办公厅主任迪尔塞乌、劳工党前主席热诺伊诺、劳工党前财务主管苏亚雷斯等卢拉政府多位重要党政领导人6年至11年监禁。耐人寻味的是,本案行贿人瓦莱利奥得知被重判后,立即举报前总统卢拉,导致2013年4月卢拉被警方立案调查。
“大型月费案”举行听证会前,只有1/10的民众相信会有人锒铛入狱,被告也满不在乎,议员若昂·保罗甚至被劳工党提名参加3个月后的市长选举。在审判过程中,劳工党部分元老数次呼吁执政联盟干预案件审理,但以巴尔博萨为首的大法官顶住了各方压力。2012年11月,58岁的巴尔博萨首次打破最高法院论资排辈的惯例,正式就任最高法院院长和国家司法委员会主席。
英国著名周刊《经济学人》发表评论称,“大型月费案”曝光于2005年,但2007年巴西最高法院才受理此案,2012年8月才启动审判程序,属于“迟到的正义”,但腐败政客被送入监狱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了。
巴西民间监督机构“聚焦国会”认为,联邦检察院调查取证长达7年,移送的卷宗超过5万页,最高法院不徇私情、秉公断案,这些都改变了巴西政坛“潜规则”,对有权有势的政治家而言,可谓是一场“革命”。正因为如此,联邦检察院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部分联邦议员要求国会通过第37号宪法修正案,剥夺联邦检察院的独立调查权,引发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公道自在人心。2013年6月25日,众议院以430票反对、9票赞成的结果,否决了修正案。
2013年6月底,媒体公布的民调显示,因对游行示威活动处置不力,罗塞芙的支持率创下1990年以来巴西总统民意支持率的最大跌幅。尽管如此,巴西政治分析家洛佩斯指出,任何政党只要能让选民相信它已对内整顿肃清,还是会有人为它投票的,劳工党别无他路,只能坚定反对腐败、挽回民心。
在国内经济形势欠佳的情况下,打击腐败、树立廉洁政府形象是罗塞芙总统获得民众支持的基本手段,是赢得2014年总统大选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罗塞芙政府主动倾听国民呼声,严厉打击腐败,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争取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