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形式、官僚、享乐和奢靡成为党内顽疾——

刹“四风”,我们奋力扬鞭

朱海兵
2013年06月27日10:12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反对官僚主义——

凡事民为本,去除官本位

【高层声音】

反对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深度阅读】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僚主义不仅惹人嫌恶,也贻害无穷,不断侵蚀着党的肌体,疏离着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如有些领导干部,只要能安坐办公室,就绝不愿下基层“受苦”;喜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立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维僵化,机械执行上级决定,生搬硬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官气十足、独断专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

群众观念的弱化、为民信念的缺失、执政理念的模糊,正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破除官僚主义,关键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意识,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众之艰辛,甘群众之收获。

【浙江探索】

“不知怎么了,这段时间好像梨树上的虫特别多?”“为什么别人一亩梨园年收入1万多元,我却只有3000元?”……

日前的一个夜晚,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夏福坤家里,一群人热烈地讨论着,来自镇农技服务中心的郝永祥耐心地解答着果农们的问题。从解决虫害问题到如何进行点花授粉,这个小型的农技培训会一直开到了深夜。

乡镇干部过去往往是白天在乡镇上班,晚上回城里住,群众调侃干部像“候鸟”。如今在浙江,乡镇政府里白天、晚上都能找到干部,农民家里的狗见了干部也不叫。

这种变化缘于今年初浙江省实行的乡镇干部“住夜”制度。制度实施后,乡镇干部下班后不再急着往城里跑,而是在镇政府里住下来,夜办实事、夜访农户、夜调纠纷、夜议难题。干部成了百姓家的“串门常客”,为民办事也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

用群众的话说,“他们是可以同坐一条板凳的干部。”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