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中国青年报:约束权力才能避免人情消费泛滥

冯雪梅
2013年06月05日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郑州一娱乐场所大屏幕上打出字幕:‘中海化控股集团张总、王总热烈欢迎项城市田局长来郑州做客,祝田局长身体健康,全家幸福!’”——网友的一条微博爆料,很快就被查实。

微博所称的“田局长”为项城市工商局副局长田洪志,相关部门随即对其作出免职和行政记大过处分。处罚依据是《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八项禁令》,其中规定,“严禁接受、索要各类市场主体和案件当事人的钱物、吃请和其他消费活动”。

新闻中的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周口市工商局纪检监察室一位主任告诉记者,田洪志是去郑州办私事。这一解释,或许是想说明田洪志的作为并非职务行为。可是,官员,尤其是工商局官员与企业之间的这种人情交往,在多大程度上与官位无关?很多时候,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因公还是因私并不重要,甚至是田局长还是王局长也不重要,要紧的是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及其手中掌握的权力。

不知道在公款接待中,有多少这样的因“私”接待——可能田洪志真的是逃不过“人情”才被迫消费,能够确定的是,官员接受吃请、红包、乃至贿赂,往往都是权力惹的祸。一些打着“人情消费”幌子的所谓“礼尚往来”,不过是变相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

云南省昭通市一贫困县干部葬父,收到礼金数十万元;湖南某干部为儿子办婚宴,“20辆警车助阵,百万礼金入囊”;南京一房企礼单曝光,多名官员礼金被网“晒”……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打着“人情”的招牌,明里暗里与权钱勾结相关联?

表面上看,诸如企业在娱乐场所喜迎工商局长,官员孩子婚宴随“份子钱”之类,是人之常情,是推不掉的“人情消费”,可其后的别有用心和不良影响,却不言而喻,显而易见。别人为什么想方设法接近你、款待你、送礼金甚至收买你,看中的其实是你手中的权力。正是出于“人情”的清醒认知,中纪委才会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清退各种会员卡,从自我做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和会员卡一样,许许多多的“人情”和“人情消费”,实际已经异化为权力腐败。送礼者另有所求,收礼者心知肚明,一笔笔的钱权交易,就这样在心照不宣中悄然完成。

确实,有些官员可能不想腐败,却抵不住“人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拉拢;许多的受贿,也并非赤裸裸的金钱收买,常常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进行,年节的礼品、红白喜事的“份子钱”、各种会员卡……在逃不脱的“人情”利诱下,一些权力的掌握者就一步步走向堕落。

当“人情消费”肆意泛滥,当“有人好办事”成为一种观念,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就会随之强化,各种社会规范就会被人情潜规则所替代,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权力,就会逐渐“私有化”,成为谋私利的工具。此时,原本的“清廉者”要想融入某个利益圈,首先得同流合污;人情、圈子的作用越大,越会给“不妥协者”以压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建立各种圈子,打造各种关系,被浓厚的人情所左右?因为人们相信,权力无所不能,只要跟权力搭上关系,一切事情都将迎刃而解。人们痛恨权力滥用,却又在权力缺少控制的现实下,希冀得到权力的庇护。于是,有些人争先恐后找人情,无奈而又不可避免地进行人情消费。

关系和人情社会的潜规则,对应着权力缺少边界、不受限制。因而,要想控制人情消费的泛滥,首先要约束权力。对于官员而言,权力不再无所不能,也就挣脱了另有所图的人情,避免了诱惑的陷阱;对于民众而言,法治和制度说了算,也就不必四处送礼拉关系,被各类潜规则所左右。

(责编:李源、常雪梅)

更多关于 反腐倡廉频道 的新闻
· 10个中央巡视组信息全公布 组长均为正部级
· 皖原副省长倪发科涉严重违纪被查(图)
· 中央巡视组人员构成多元化 多举措保证举报者信息安全
· 记“最美基层干部”、福建省检察院检察官李彬
· 24万元“放倒”了两个“不差钱”局长
· 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动员会召开
·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荣泽被陕西省纪委双规
· 贪官忏悔:一片恭维声中我不知不觉掉进陷阱
· 中央第七巡视组进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公布巡视重点
·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 正接受组织调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