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立足历史,放眼世界,坚持历史地、发展地、统一地、系统地看问题,对于反腐倡廉工作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也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廉洁自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保持高度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受到人民群众热切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坚持反腐倡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发展史。在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的理论与制度,也走过不少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新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宝库。
为跳出“历史周期律”实施的运动式反腐。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49年3月5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从1956年到1964年,中央先后三次掀起反腐运动,使干部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和廉洁奉公革命传统。
靠制度反腐。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之久,危害严重。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邓小平深刻指出,“还是制度靠得住些”。依靠法律制度反腐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走向。改革开放后,反腐倡廉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邓小平指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我们说不搞运动,但是我们一定要说,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按照坚持反腐败的长期性,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党和国家一方面致力于长期性的法制、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方面集中力量惩治职务犯罪,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式反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高扬依法治国大旗的同时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人情、讲关系、讲实用主义的国度,制定法律制度容易,但实施起来常常是事倍功半。我国政治文化中从人心入手重视德治的传统有其合理性,因而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思路。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日臻成熟与完善的具体体现,它对各项工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要求调整社会关系统筹兼顾、整体考虑,领导先行、做出表率。
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方针。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立的这一方针是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反腐倡廉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任务艰巨、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十六字方针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作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
纵观建党90多年的历史,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人民性,是拒腐防变的根本。在坚持依法治国等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政观、执法观。遏制腐败现象,不能搞运动,必须惩防并举,长期抓、系统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