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向邪恶扬眉亮剑

记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派出所所长林海波

2013年03月15日13:4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智勇双全诠释英雄本色

对于一年前的那场“警匪大战”,当地不少居民都记忆犹新。市民感慨,身边有如此敬业的警察,让他们在这个城市多了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数年之前,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城厢区城区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来无影去无踪的“飞车党”一度猖獗。与平均一天三四起的飞车“两抢”(抢夺、抢劫)案件高发率相比,警方的破案率却很低。

当地一伙“飞车党”曾经口出狂言:“在城厢,没有一个警察能抓住我们!”

2011年,林海波走马上任城厢分局信息化警务中心主任。上任伊始,他便带领团队向“飞车党”宣战。

“他和他的团队行吗?”不少人存有疑问。然而,不到1年,城厢区“两抢”案件案发率便直线下降。2012年3月更是创下连续18天“两抢”案件零发案的莆田新纪录。其间,林海波带领信息化警务中心协助有关部门破获“两抢”案件200多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0多个。

“我是一名警察,工作就是为群众多破一些案件。”说这话时,林海波的脸上带着风轻云淡的笑。但成功的背后凝结着他巨大的付出和心血。

行走在城厢区城区的大街小巷,只要留心,常可看见安装于高处的摄像头。“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侦破‘两抢’案件的主动权。”信息化警务中心的一位民警自豪地说,“这得益于城区视频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以前,城区视频覆盖率仅为5%。即使偶尔发现嫌疑人,也无法通过视频跟踪其行踪。”提起当年侦破“两抢”案件的困难,林海波至今还叹气。但林海波不服输,他将“两抢”案犯比作见不得光的幽灵,只要在城区布满警察的“眼睛”,他们便无处遁形。

林海波带领信息化警务中心的民警深入城区每一个地段,摸排每一条巷道,根据街面情况和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布点2250个监控探头,一举将城区视频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与此同时,林海波还研发出“城厢分局涉案视频管理系统”,绘制“城区监控视频汇总图”。

“那段时间,林主任脚底起了许多水泡,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他告诉我们,眼下多辛苦,以后就多收获!”林海波的同事说。

在2年时间里,信息化警务中心在林海波的带领下,提取各类有价值的视频信息线索2万余条,提炼综合情报1500多条。警务中心成为城厢分局侦破刑事案件的利剑。

“抓捕本来是办案部门的事情,但由于警务中心对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规律的识别度、掌握度较高,每一次抓捕,林海波都主动请缨,与办案部门并肩作战。”说起林海波,城厢分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赞不绝口。

2011年9月,城厢多家酒店先后报警:深夜,一伙蒙面歹徒持刀、枪进入酒店服务总台,抢走现金及贵重物品。与此同时,区府路、沟头圆圈附近也发生多起歹徒持刀抢劫案件。

“太嚣张了!”报警信息传到警务中心,林海波拍案而起。然而,由于嫌犯皆戴有头套,加之作案地点分散,调查工作举步维艰。“再查找,再比对!”林海波带头加班加点。最终,他们根据走路姿态锁定一个嫌犯。

为避免打草惊蛇,林海波带领1名民警和3名协警,乔装成打工仔,在这名嫌犯出没的小巷蹲点,打算伺机而动,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然而,由于嫌犯不在一起居住,且平时不用手机联络,一连十几天,蹲点守候没有任何进展。

“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10月10日,多日的辛苦终于换来一条重要情报:当晚,在外居住的嫌犯将前来为在此居住的嫌犯过生日。林海波立即组织警力,布下天罗地网。嫌犯一出现,林海波便瞅准时机,一马当先冲了过去……当天,嫌犯悉数落网。

“每次抓捕行动,林海波都冲在最前面,拦都拦不住。”当天参与抓捕行动的民警说。

“可能是我的爆发力好,一不小心就冲到了前面。”对于同事的赞赏,豪爽的林海波展示了“林氏幽默”,却难掩语气中的那一丝忧郁。林海波说,以前他每次跑5公里都不会气喘,可自从受了重伤,跑一次3公里就气喘吁吁。

“但流血对于警察来说是家常便饭,上回的事情,不会影响今后的工作。”林海波坚定地说。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