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综合报道

“两会万话筒”栏目特稿之二

职能部门“掌门人”谈民生热点 直面难题亮观点

2013年03月15日08: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李源)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践行着这句话。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掌门人”,面对“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拒绝,积极回应公众关注,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保卫“舌尖”上的安全

近些年,经历过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食品安全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这个话题也被反复提及。

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回答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提问时表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方面的监管肯定会加强,机构改革后有利于创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

在短短几分钟的采访中,陈竺六度谈到“诚信”,并表示政府也会打击企业欺诈的做法,特别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原料的行为。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被媒体问及这一问题时坦陈,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流程比较长,从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到餐桌,即使由一个部门去管理,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管。他表示,通过机构改革,食品安全将实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监管”,食品安全问题会得到很大改善。

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因为犯罪成本太低”的观点,周伯华表示,“可以预计的是,以后食品安全案件、质量安全案件的违法成本都会很高。一进入黑名单,就会被永久性驱逐出这个行业。”

提速资源环境改革 针对缺点提方案

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2013年将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将讨论已久的油价改革推上前台。

对于这一热点话题,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太长;二是设定国际油价变化4%才能调价,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来。

他说,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计划缩短调价周期,同时取消4%的调价幅度,使定价机制更加灵活,该涨就涨,该降就降,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

·“两会万话筒”栏目特稿之一:有备而来答敏感话题 官员接招“烂尾新闻”

·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食品安全将实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监管”

·张平:直面批评意见 承认油价形成机制有明显缺陷

·王安顺:缓解北京空气污染需建区域联防机制

·车牌、奶粉、“国五条”——韩正答问社会关切热点话题

下一页
(责编:李源、姚奕)
相关专题
· 两会万话筒2013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