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滦南:“三问”问出群众笑脸

2013年02月28日16:2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问需于民——反腐倡廉建设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

几年前,由于历史原因,滦南县发展一度滞后,随之而来的是干部心气不高、干劲不足、混日子的思想严重。特别是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农村信访量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倡廉只有充分依靠群众、尊重民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为滦南科学发展、赶超跨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0年初,履新的县委书记张国栋在县委常委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思想一经统一,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便成为决策的基点。结合县委“问需于民、造福百姓”民情民意大调查,滦南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我们在行动”问卷调查,1万多份问卷走进了农村、社区、厂企、机关……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村干部把修路征地补偿款自己折腾着花了,希望加强监管。”霍泡村村民王泽元在问卷上写道。而个体经营户马庆峰最关心的则是执法人员吃拿卡要问题,他希望纪检监察机关狠刹歪风。
  
  通过半个月的问卷调查,县纪委、监察局共征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0余条。其中,发展环境不优、干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效率低下、村干部以权谋私等问题,群众反映最为强烈。
  
  问需问出了群众意愿,也问出了工作方向。以服务滦南科学发展、赶超跨越为目标,狠抓发展环境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被县纪委、监察局确定为年度工作重点;加强村集体经济活动管理、建立工作落实点评问责机制、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周报告制度、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干部调动相互宴请等10余项制度被规划立项,由此开启了滦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篇章。
  
  问计于民——随时听取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
  
  “政府搞搬迁是好事,就怕不按政策办事,要是啥事都公开,咱就放心了。”2010年5月,首批涉拆户谷家营村的杜春水曾坦率地对县纪委干部说。
  
  面对拆迁群众的疑虑和期盼,滦南县迅速成立了9个由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督查组,督促拆迁工作组及时将搬迁补偿办法及依据发放到涉迁户手中,将每户的房屋补偿面积和地上附着物赔偿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加大对回迁房工程进度、质量的督导检查力度,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谷家营村是第一个实施整村搬迁的改造区,仅18天就完成了拆迁任务。此后,滦南县又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拆迁,共涉及5765户,创造了零上访、零冲突、零事故、零钉子户的滦南拆迁纪录。干部群众感叹:没想到此次拆迁工作如此顺利!
  
  收获意外惊喜的还有东黄坨镇东玉坨村的村民。2010年7月,该村3000亩鱼塘“竞”出了325万元的身价,几乎是往年承包价的两倍,村民们兴高采烈,纷纷表示:这“一卡通”还真把百事办通了!
  
  “一卡通”,即村务监督管理“一卡通”,是2010年6月滦南县纪委、监察局根据群众建议,将农村各业承包、村重大事项决策、低保户初审等11项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村务管理流程制成卡片,发放到各家各户。卡上标明了各项村级事务的办事程序、承办部门、办理时限、相对人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一卡通”事项由各村新成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从此村干部办事有了“规矩”。
  
  如今,滦南县凡是事关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都坚持决策公示、吸纳建议、通报进展、及时纠偏、接受监督、维护民利的程序,并依托网络、电视、报纸、短信、公开栏、信箱等平台与群众互动。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