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207/5/15349629668341545685.jpg)
高岳/画
有关珠海市国企高管周少强“一顿晚餐喝掉洋酒七八万”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月5日晚间,珠海市纪委在官网发布通报,经核查,此次晚餐共17人参加,当日酒水、菜品消费共计37517元,为此前珠海市国资委调查公布消费额4689元的8倍。珠海市纪委同时通报了对周少强的处理——停职反省并通报全市,以儆效尤。并责成调查工作不深入的珠海市国资委纪委向珠海市纪委作深刻检查(2月6日《南方都市报》)。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在全国上下一片“禁公款吃喝”声里,荒唐的“学习红酒知识道具”横空出世,珠海市国企高管周少强这位“学酒哥”更是网络大热。在很多公款吃喝大玩“暗战”、转移阵地的“谨慎”暗流里,“一张大转桌上摆着12个红酒空瓶”般的嚣张却依旧是“底气”十足,顶风作案——这些国企的“三公消费”何以如此猖獗?
中央部门早已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等信息,而早已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更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国企经常被誉为“人民的企业”,可是“人民的企业”的“三公消费”即使在“三公”公开已成制度并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怎么还是丝毫没有动静?
相比于政府部门,国企的“三公消费”历来被人为赋予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不受“禁令”约束。一则因为他们的企业性质,好像公款吃喝招待是为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吃得喝得理直气壮;二则一些垄断性的央企、国企,财大气粗,他们也压根儿没把“三公消费”放在眼里。可是,国企是“人民的企业”,有什么理由在“三公消费”上拿国家的钱肆意挥霍、铺张浪费?最大限度地压缩“三公消费”,廉洁办企业,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让利给民众、分红给百姓,才是“人民的企业”应有的姿态和道德。
当然,企业早就在实行厂务公开等内部控制制度,但既然是内部的监督,那力度显然是极其有限的。“学酒哥”事件之初,珠海市国资委纪委成立调查小组对此进行调查,但“学习红酒知识道具”的调查结果显然是在包庇公款吃喝,连调查的消费额都相差8倍,内部的自我调查,何以令人信服?所以,国企的“三公消费”唯有走出公司的“围墙”到大庭广众面前晒晒太阳,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和民意考量,“学酒哥”及其“帮凶”才不会那么嚣张!
在公开“三公经费”声声急的当下,那些国企为何还能漠然处之、置身度外?国企“三公消费”应尽早晒晒太阳了,因为它们是人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