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张伟反渎之攻战计

2012年11月30日17:13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瞒天过海计

有一起案件,从掌握线索到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张伟“静若处子”的功夫很叫人称道。

那还是在张伟刚刚主政反渎局的时候,他得知刑检部门正在办理一件案值上亿元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于是就盯着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问题不放。

在还没有确定犯罪嫌疑人到底是谁的时候,他们以事立案,谨慎地开展外围调查。2年以后,原案判决生效,但判决中认定给国家造成的税收损失只有18万元,达不到30万元的立案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张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决定进一步开展调查。他带领侦查员主动出击,以多种方式与一些涉案单位直接联系,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确定该案给国家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108万元。在此基础上,张伟终于把万某、陈某这两名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送上了被告席,最终被法院作出了有罪判决。而此时已经是4年后的2010年3月。

如今,张伟说他手上还经营着很多长线,他戏称这叫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要在合适的时候再全部吃掉。

打草惊蛇计

“张局长喜欢学习,知识面丰富,脑筋反应特别快,总能出其不意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干警刘波说。

2012年6月,张伟正在监控指挥室观看侦查员讯问一嫌疑人,从视频中他发现,每当侦查员提出某一关键问题时,嫌疑人总是回答不知情,使讯问陷入了僵局。张伟敏锐地感觉到该嫌疑人怀有侥幸心理,他肯定认为能证实自己犯罪事实的一关键人物刚辞职回南昌,检察机关一时不可能找到他,只要自己矢口否认,过12小时检察机关就会让自己回家。

张伟立即起身回到自己办公室,找出经常出差用的旅行包,从柜子里找出两包烟,又拿了一瓶矿泉水就来到了讯问室。一到讯问室他就将两包南昌产的“金圣”牌香烟向两名负责突审的干警一人甩了一包,说:“南昌这烟不错,尝尝!”说完就离开了讯问室。嫌疑人是江西人,一眼就看出这烟武汉是没有的。

一个小时后,张伟换了一身行头再次来到讯问室讯问嫌疑人时,嫌疑人已经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事后同事们笑问时,张伟说:“急中生智,正好前不久老婆到南昌出差给我带了一条烟还没抽完。”

“张局长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思路明晰,往往能够删繁就简,直指要害。”反渎局侦查骨干成良红说。

2006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进行补贴。一些投机钻营分子利用漏洞,伙同劳动局个别工作人员趁机以虚报培训人数方式骗取国家培训补贴款。此类案件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发生。

经群众举报,张伟发现他们所管辖的硚口区也存在这种情况,而这背后极有可能存在劳动局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问题。按照其他地方的办案思路,对于国家培训补贴款被骗数额,要与每一个被虚报培训的农民工一一进行核实,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极大,这样做一来工作量繁杂,二来不容易查实。

如何有效地突破?张伟脑筋一转,计上心来。他的方法是固定两头、抽查中间。这两头是指涉案的学校和违规提供农民工身份信息的工厂,这样就可以确定他们虚报培训的人数,然后再到相关的工厂对没有流动的农民工进行抽查,很快就可以确定犯罪数额。按照这个思路,张伟和他的同事一举查实了武汉东方技术专修学校负责人黎某伙同硚口区劳动局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原副主任陈某骗取农民工培训补贴专款共计人民币40万余元的事实。并以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将陈某送上了审判台。

张伟说:“水无定势,兵无常法。办案就是打仗,要灵活机动,创新才能赢。”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