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監察部副部長黃曉薇談李崇禧等紀檢干部案例  解決"燈下黑"

2014年08月07日10: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黃曉薇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7日電 (李源)今天上午,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黃曉薇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圍繞“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的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黃曉薇在訪談中表示,所謂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我們的許多工作就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在發展中不斷前進的。王岐山同志提出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這一重要命題,是十八屆中央紀委常委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從嚴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的具體體現,它建立在對權力運行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自律和他律的辯証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監督面前沒有特殊群體,監督者更要帶頭接受監督。作為紀檢監察機關,我們必須更加自覺、主動、嚴格地把自身置於監督之下,用鐵的紀律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黃曉薇說,王岐山同志提出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這一重要命題的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是為了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還需自身硬”,是習近平同志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會見中外記者時提出的要求,體現了新一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和以上率下、以身作則的決心。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既是黨的干部隊伍的組成部分,又承擔著純潔黨的隊伍、維護黨的肌體健康的重要使命。這決定了我們這支隊伍更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檢驗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是否過硬,標准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十六個字:“忠誠可靠、服務人民、剛正不阿、秉公執紀”。王岐山同志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是以外在壓力倒逼、激發紀檢監察干部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力,使我們主動把自身放到聚光燈下,在各方面的監督中考校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個方面,是為了解決“燈下黑”的問題。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各級紀委要解決好“燈下黑”問題。這方面,在紀檢監察系統也發生過一些發人深省的案例,比如,曾經擔任過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李崇禧、金道銘等。這些干部出問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主觀上拒絕接受監督、客觀上監督乏力,使得權力運行偏離了正確方向。解決“燈下黑”,必須直面“由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我們常說,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避風港”“保險箱”,紀檢監察干部也不具備天生的“免疫力”。在腐蝕與反腐蝕的嚴峻考驗面前,紀檢監察干部要始終做到心存敬畏、常懷戒懼,必須自覺接受黨組織、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確保監督權始終在制度的籠子裡規范有序運行。

第三個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監督執紀問責。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當前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執行黨的紀律,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強化巡視、強化監督,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面對反腐敗斗爭的艱巨任務,面對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厚望,我們必須始終如履如臨,來不得絲毫懈怠。正人必先正己。隻有自己站得穩、立得端、行得正,才能保証監督執紀問責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對紀檢監察機關的信賴,不斷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

相關新聞


黃曉薇:今年以來對委部機關40多名局級干部實行交流

黃曉薇:魏健、曹立新等紀檢監察干部出問題影響很壞

黃曉薇:王岐山同志特別注重中紀委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黃曉薇:中紀委對所有反映中管干部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

黃曉薇:紀檢機關自建培訓中心摸底自查要在9月10日前完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李源、姚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