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才 鄒陳東 邱紅杰 何舟 杜宇舜
廉政公署肅貪、防貪和全民教育“三管齊下”,同時依托整個社會的防貪反貪體系及監督機制,保証了香港社會的廉潔高效
實際上,早在廉政公署成立之日起,其內部架構就是按照肅貪、防貪和全民教育“三管齊下”的架構設計的,包括執行處、防止貪污處和社區關系處。
執行處是廉政公署最大的部門,在廉政公署目前的1420個人員編制中,執行處超過1000人,其中超過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10年。執行處首長兼任副廉政專員,直接向廉政專員負責。隨著政府機構貪腐行為的大幅度減少,執行處現在加強了私營機構的調查。
防止貪污處的人手不多,隻有五六十人,大部分都是專業人士,如建筑師、測量師、會計師等。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主要職責是防患於未然,幫助政府部門和私營機構建立防止貪污的措施和機制。
首席防貪主任陳炳文的專業是測量師,現在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西九龍總站工地上。他的職責是為承建方提供實時的防貪建議,實行同步防貪。
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西九龍總站,是京港客運專線廣深港高速鐵路南端的終點站,總佔地11公頃,總耗資122.3億港元,計劃於2015年落成啟用,是香港目前在建的最大規模基建項目。
陳炳文的做法是廉政公署“同步防貪”制度的具體體現。這項制度始於1992年。當時,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正式動工,這是一項耗資巨大,而且工期跨越1997年的世界級復雜工程。工程會不會出現貪腐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根據這種情況,廉政公署設計了一個新的防貪策略,就是“同步預防”,目的是在不同的階段直接為工程提供防貪服務。機場建成后,沒有出現任何貪污現象,實現了零貪污。
廉政公署的理念是:“預防勝於治療。”他們相信,在預防上若能夠加把勁,可以幫助社會各方面提前消除貪污苗頭。
幫助私營機構防貪,也是廉政公署職責范圍,早在1985年,廉政公署成立私營機構顧問組,為私營機構找出系統上的漏洞及作出適當建議。一般他們是應邀提供志願性質的免費防貪服務。但廉政公署會不時留意不同行業的最新發展,關注有沒有貪污風險隱患,特別是一些事關民生的重要范疇,或者是一些新法新規管轄的范疇。這對私營企業的幫助很大。
廉政公署留給外界的形象是嚴肅而神秘的,而廉政公署社區關系處則盡量使用輕鬆的形式和有趣的內容來拉近與市民的距離。社區關系處主要職責是宣傳和教育,一是告訴香港市民貪污危害,二是爭取市民的支持。
廉政公署在香港各區設有7所辦事處,作為與市民直接聯絡的基地,職員深入社區與不同階層的群眾接觸,通過倡廉活動、展覽、研討會、探訪和座談等,加強人們對廉政公署法例的了解。
社區關系處尤其重視青少年群體,通過院校、大眾傳媒、互聯網新媒體等向年輕人灌輸正面的價值觀,培育廉潔新一代。1975年廉政公署開始拍攝系列電視劇,基本都由真實個案改編而成,至今已經拍攝了15部,包括廣為香港市民喜愛的《廉政行動》系列電視劇。
廉政公署還邀請藝術家創作了一系列的卡通人物,借由這些德育故事,傳遞誠實、廉潔、負責任、守紀律的理念。廉政公署成立以來還拍攝了70多個廣告。這些工作的共同目的就是營造一個奉公廉潔的文化氛圍,將其變為香港社會的重要基石。
當然,香港的廉潔程度發展到今天,僅靠一家廉政公署是遠遠不夠的。廉政公署作用的發揮,離不開香港社會的整個防貪反貪體系。比如,在1977年頒布局部特赦令后,香港政府開始從紀律部隊入手,全面調整公職人員薪酬,希望從制度上進一步減少貪污的動因。
社會監督機制也是香港廉潔的重要保障。香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乘坐出租車,在路上他不經意地和司機聊起剛剛向別人行賄的經歷,結果司機並沒有把他送到目的地,而是直接把車開到了廉政公署。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証,但它卻反映出香港市民對於打擊貪腐的共識。
時至今日,接受市民舉報已成為廉政公署立案的主要來源。廉政公署設有24小時舉報中心,鼓勵市民親自到舉報中心舉報,或者致電24小時舉報熱線。為了有效取証,同時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權利,廉政公署實行嚴密的取証和保密制度,以贏得市民信任。在近年廉政公署接到的投訴中,提供實名資料的投訴人士超過七成,較廉政公署成立初期提高了四成。
那個大家熟悉的口號“香港,勝在有你和ICAC”,這個“你”就是每一個普通百姓。
証據過硬、手段合法,使得廉政公署所辦案件經受住了世界各國法律的嚴格考驗
對待貪腐案件,廉政公署的原則是“零容忍”,信奉一切貪腐行為都要受到應有懲罰,並為此不懈奮斗。
香港歷史上著名的佳寧集團集資詐騙案,廉政公署歷時17年偵辦才將主要犯罪分子繩之以法。還有一些案件,已經歷時30余年,犯罪嫌疑人仍在通緝,涉案資金仍在追討。
不過,廉政公署在強調正義必須得到伸張的同時,更加強調正義要在陽光下得到伸張。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對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是廉政公署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
廉政公署的標准會面室,也就是著名的被約談喝咖啡的地方,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錄像系統的執法訊問場所。這個做法始於1989年,當時的律政司要求廉政公署做一個嘗試,就是研究怎樣確保一個疑犯的招認能夠在法庭上被採納為証供。當時廉政公署就引進一個錄像系統用於會見涉嫌貪污的人員。
每次約談開始后,室內的三台攝像機就同時啟動,最終的三盒錄影帶,一盒在約談對象面前封存,需要時用作“呈堂証供”,一盒交給約談對象本人,一盒留作調查使用。室內最上方還設有一個“廣角鏡”,確保拍攝到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杜絕在錄像過程中做任何手腳。
多年來,廉政公署正是依靠過硬的、以合法手段取得的証據,成功查辦了一個個重大案件,從海外引渡回一個個重要犯罪嫌疑人。他們的辦案方式經受住了世界各國法律的嚴格考驗。
誰來監督廉政公署?
有一個人們關注的問題:這個隻對行政長官負責的機構,似乎擁有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誰能保証它會永遠遵章守法呢?
2013年5月,廉政公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焦點人物是2012年剛剛離任的前廉政專員湯顯明,他濫用公帑,公私不分的行為被曝光。廉政公署隨后在5月發布聲明,鑒於有關湯顯明的投訴“引起公眾關注並涉及公眾利益”,決定由現任廉政專員白韞六成立一個由他親自領導的調查小組,就湯顯明及其他人員展開刑事調查。這是廉政公署成立四十年來,首次調查卸任的廉政專員。對廉政公署的各項監督機制也開始啟動,這正是廉政公署多年來合法運行的根本保障。
在廉政公署內部有一個特殊的內部調查組,代號為L。它的歷史和廉政公署一樣長,但了解它的人卻非常少。L組的任務是接受對廉政公署工作人員的投訴,然后獨立調查。該小組由一名執行處處長管轄。
廉政公署在外部,則受到更廣泛的監督。最直接監督廉政公署的有四個委員會,他們負責監督廉政公署各方面的工作。委員會的成員是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賢達,由行政長官直接任命。
審查貪污舉報咨詢委員會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方面限制廉政公署,避免其權力過大﹔另一方面防止廉政公署徇私枉法,或為了政治或者其他理由做非分之事。
貪污問題咨詢委員會的作用是一方面監察廉政公署在執行職務、人手編排和行政事宜上的政策,也會提請專員考慮終止委任個別廉政公署人員。
防止貪污咨詢委員會的主要責任是監察防貪處的工作,每年都多次聽取防貪處的工作報告。
社區關系市民咨詢委員會主要關注和促進社會關系處的工作,注重在教育機構傳達倡廉的信息。
廉政公署調查的每一個案件,都要送到審查貪污舉報咨詢委員會審查。隻有委員會同意,才可以結案。而証據不足的案件,廉政公署也不可以自行決定不予處理,必須經委員會同意,才可以銷案。
正是委員會的監督,才確保廉政公署這個令人敬畏的權力機構始終在《廉政公署條例》、《防止賄賂條例》以及《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等法律法規限定的軌道裡高效運轉了40年。
香港廉政公署40年的成功運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機制反腐,而非人治反腐。法律賦予其絕對獨立的調查地位和有法可依的調查范圍。在監督上,廉政公署不僅受到其他如審計署一類政府部門以及香港立法會的監察,還受到由市民組成的四個委員會以及無處不在的媒體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