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趙慶勇,1985年2月出生在貴州省威寧縣,200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在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紀委監察局和地區紀委監察局工作,2013年8月,踴躍投身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根據組織安排,任西藏那曲地區紀委駐嘉黎縣忠義鄉6村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副科級)。2014年2月17日,趙慶勇同志乘駐村工作隊的車由村裡回地區向地區紀委匯報工作,協調駐在村的“短、平、快”項目,購買糧食種子、農耕機具等事宜。在行至國道305線K94+100M處,因路面結冰,車輛翻下路基,造成趙慶勇同志當場死亡,因公殉職,年僅29歲。本網特刊發通訊,向趙慶勇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盡職盡責履行使命,凸顯紀檢監察干部本色
趙慶勇在安多縣紀委監察局工作期間,充分發揚老西藏精神,始終堅持“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優良精神,戰斗在紀檢監察工作第一線,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無悔青春無私奉獻給平凡的工作崗位和藏北這塊遼闊大地。他處處與人為善,真誠待人,踏實做事,工作勤奮務實,嚴謹細致,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推動了工作的更好地開展。在日常的安排部署、材料起草、文件傳閱、下鄉調研、督促檢查等工作中,處處都有他的身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積累,進一步提高了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和素質。他謙虛謹慎的思想作風和正直坦誠的為人品格,善於協調合作,善於團結同志,樂於幫助同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深受同志們的歡迎。
因在縣紀委監察局表現優異,2012年6月,他被借調至地區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工作期間,趙慶勇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紀檢室領導的指導和同事的幫助下,先后參與了多起案件的查辦工作,從初核到取証,從調查到定性,從案件審理到處分決定宣布,他都任勞任怨,扎實細致,力求把每個案件都辦成“鐵案”,經得起時間和事實的考驗,不但對案件查辦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還為自身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得到了委局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認可和肯定。2013年8月,經組織研究決定將他正式調入地區紀委監察局工作。
扎根基層惠民生,強基惠民好榜樣
2013年8月,趙慶勇主動報名村支部第一書記選拔,經組織安排來到嘉黎縣忠義鄉6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后又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在前后6個月的日子裡,他無時無刻不為6村的群眾操勞。忠義鄉位於嘉黎縣東部,距離縣城110公裡,6村位於鄉政府東南方,山高路險,道路崎嶇,村民居住較為分散,群眾收入低,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村民主要種植青稞和冬小麥,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虫草採集,全村共有牲畜604頭(匹)。該村通往外面的唯一的一條公路, 一邊是咆哮的村曲河(易貢藏布江上游),一邊是陡立的崖壁,不但通行條件極差,還極易發生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對這樣的環境,趙慶勇沒有打退堂鼓,他迎難而上,與隊友走遍了每一家農牧戶,傾聽群眾所需、所想、所盼,以昂揚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全心投入到駐村工作中。
多種形式搞調研,立足村情定規劃。駐村以來,趙慶勇帶隊的工作隊本著下得來,蹲得住,摸得清的原則,不顧種種困難,積極開展村情民意調研,採取深入困難農民家庭走訪、召開村干部座談會、個別談話、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摸清了6村基本概況,征求到了該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還特別挨家挨戶進行了走訪慰問,以便真正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疾苦,做到看清楚、聽清楚、摸清楚。通過調研,初步確定了維修通村道路、修建蔬菜大棚、維修灌溉水渠、推廣藏香豬養殖等項目和規劃,解決群眾吃菜難、通行難、收入低等問題。
抓班子強隊伍,夯實村級基層組織。要從根本上改變6村的落后面貌,關鍵是建立一個團結實干、富有戰斗力的黨支部班子。在摸清該村的基本情況后,趙慶勇配合忠義鄉黨委、政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配全配齊兩委班子,協助村裡建立健全了黨員活動日、黨員教育培訓、發展黨員、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村干部管理監督等各項制度,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狠抓制度的貫徹落實,促使6村村委會各項工作逐漸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察民情促民和,切實為民解難造福。為確保該村在穩定方面不出現問題,趙慶勇同志帶領隊員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活動,深入每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活動,力爭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設立意見箱,在處理群眾的來訪問題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為群眾提供一個安定祥和的生產、生活環境。工作隊結合6村氣候、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在支持群眾加大經濟作物種植的基礎上,鼓勵群眾加大特色農畜養殖等,為該村的發展和致富拓寬了新渠道。在了解到該村通行不便時,他第一時間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民一起維修通行道路,修繕農作物灌溉水渠,方便了汽車和農耕機器進出以及群眾日常勞作。
作為一名漢族干部,趙慶勇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向當地群眾學習藏語知識,力所能及的使用剛學到的藏語同當地群眾交流,在最短時問內叫出該村所有群眾的名字,獲得當地群眾的認同。他經常深入群眾、走村入戶,長期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第三批強基惠民資金和第一書記經費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拿出個人積蓄為村裡辦實事,辦好事。積極向派出單位爭取資金,幫助村裡解決急需的項目,帶領村裡群眾修建蔬菜大棚溫室,解決群眾吃菜難問題,時常閱讀有關蔬菜種植的書籍,並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群眾,提高了群眾的種植技能。
由於他曾經學過獸醫專業,有一定治療獸病的經驗,群眾家中牲畜出了什麼問題,都是請他去幫忙醫治。加之6村群眾居住較為分散,部分群眾家沒有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到達,他時常要包村民的摩托車前往,有時甚至要騎馬、步行才能到,連熱水熱飯都沒喝上吃上一口就趕快救治牲畜,還時常冒著山坡滾石、公路塌方、高坡懸崖等危險,奔波於群眾家和鄉獸防站之間拿藥,在牲畜病情好轉之后,才會放下心來,在村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臨鄉獸防站缺醫少藥的實際,他積極與區林業廳駐村工作隊聯系,爭取了一批治療牲畜常見病的緊缺藥物,為群眾解決了燃眉之急,大大提 高了牲畜的成活率。
村民們還記得,這個淳朴憨厚的大小伙兒,無論誰家有事,他知道了總是盡其所能、傾其所有地幫忙,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矛盾得到化解才安心。周圍的群眾還記得,他總是喜歡幫東家買點菜、做做家務,幫西家干點活、打打水。隊友還記得,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他像沒事似的,總是忙前忙后地幫大家張羅飯菜。當他們想要說謝謝時,卻總也找到他的身影。
春節期間,當他看到放假回家的學生天天在家或是打台球荒廢學業,或是貪玩到山上河邊玩耍時,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深怕學生落下功課,發生意外,及時組織本村的在讀大學生邊巴措姆給村裡的學生義務補課。帶領工作隊組織了慰問了村裡的“三老”人員、五保戶和困難群眾,將面粉、酥油茶、糌粑送到他們的手中,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自掏腰包l000元,慰問了扎西曲加、強巴央宗兩戶幫扶戶。
舍小家顧大家,赤膽忠誠為群眾
趙慶勇是區外干部,有一個才組建不久的家庭。夫妻間本就聚少離多,年幼的孩子期盼他,年邁的父母需要他照顧。但為了工作,家人病了,他把擔憂藏在心底,無法回去照看,自己病了,他咬牙堅持,不請假看病治療。2014年1月春節來臨之際,正值維穩的敏感時段,他毅然放棄了輪休,把酸楚和對家人的愧疚埋在心底,默默地堅守著工作崗位,遠離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召喚,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趙慶勇家境並不富裕,一家五口基本上靠他的工資維持,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一般干部。生活中的趙慶勇,非常簡朴,一件經常掉毛的毛衣,一件早已分不清顏色的外套,常常穿在身上,他舍不得買一件貴點的衣服,但每當遇到群眾受災,比如在玉樹地震、亞東地震,忠義鄉洪澇災害時,他都踴躍參與捐款,把從自己身上節儉下來的錢慷慨解囊捐給災區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