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量同比降七成。但記者調查發現——

記者調查:有駐京辦一年公務接待超2000次

新華社記者 凌軍輝 孔祥鑫 李放

2014年01月22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一些縣級駐京辦仍在“潛伏”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期通報,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量同比平均降幅達70%。但記者在北京調查發現,盡管國家嚴令撤銷,但一些縣級駐京辦改名為服務中心、聯絡處、會館等,仍然私下運行。

  “名亡實存”,縣級駐京辦頻換“馬甲”

  按照規定,國家近年集中撤銷625家駐京辦事機構,並嚴禁以變換名稱、轉移駐地等形式變相保留。

  然而,記者近期在北京走訪發現,很多應撤銷的縣級駐京辦紛紛改頭換面,有的改名為“在京工作人員服務中心”,有的改為“駐京聯絡處”或公司、會館。一些高校也以“駐京研究院”等名義,變相設立駐京辦。

  除了改換名目,駐京辦的辦公地點更加隱蔽。有的縣級駐京辦把辦公室設在居民小區,有的依托酒店旅館變通運作。南方一縣級市在北京一居民小區買了一個單元的房產,作為駐京聯絡機構的辦公場所。該“駐京聯絡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這個駐京辦在名義上早已不復存在,門口也不挂任何牌子,但“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和原來基本一樣,“仍享受正科級待遇,編制在縣裡,工資照常發”。

  除了縣級駐京辦,一些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也變相保留駐京機構,專門對口“跑部進京”。西部某省駐京辦工作人員介紹,一些省直部門表面上取消了駐京機構,暗地裡把相關工作人員安排到省駐京辦裡面,下設處室專門對口聯系相關部委。“很多項目、資金都要中央部委審批,不派專人聯系的話肯定會吃虧。”

  一名東部某地級市駐京辦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縣級駐京辦表面看全部撤銷了,實際上很多都在私底下運行,又不需要審批和年檢,管理非常混亂。

  有駐京辦一年公務接待超2000次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駐京辦每年花費財政資金動輒幾十萬元、數百萬元,這些錢究竟花到哪裡了?統計顯示,2012年廣州駐京辦“三公”總支出1061.7萬元,人均“三公”支出超過29萬元。雖是一地一時情況,相關數字仍然引發公眾關注。

  “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搞好接待。”西南某省駐京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何接待都有具體規定:省級領導來了要正式接待,包括吃住行﹔廳局領導來了大多是提供方便,包括接送和住宿,一般不負責餐飲。由於接待壓力太大,駐京辦十幾輛車根本不夠用。“我大致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僅公務接待就超過2000次。”

  而駐京辦餐飲既安全,又有特色,成為公款吃喝的重要場所。一名曾在多個駐京辦用餐的知情人士說,很多駐京辦的廚師、原料都是直接從當地調運過去的,各有特色。

  除了公款吃喝,駐京辦還助長了逢年過節送禮的歪風。北方某省駐京辦工作人員說,每逢佳節,駐京辦都會去看望在京的該省籍貫的領導干部,以及曾經在該省工作過的領導干部。這種慣例性的慰問以送當地土特產品為主,有時價值也很可觀。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領導還借機謀私利。東部一個地級市駐京辦工作人員透露,他們除了承擔公務,還是領導的“生活秘書”,要為領導及其家人來京就醫、子女就學等提供“一條龍”服務。

  “我見過的最大面額餐飲發票是首都大酒店開的,面值108400元。這張發票內容是虛的,就是套現自己用。”曾在西南某地州駐京辦擔任出納近20年的楊女士告訴記者,駐京辦的財務管理漏洞多,有的領導經常借公款接待之機開出巨額發票充賬,把公家的錢揣進個人腰包。

  駐京辦為何難說“再見”

  駐京辦最初的職能是方便地方和中央交流。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為了爭取地方發展所需的項目、指標、物資和資金等,各級各類駐京辦爆發式增長,數量一度高達數千。

  縣級駐京辦為何難說再見?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地方建設發展項目審批很多都集中在中央各部委手裡,“跑部錢進”成為投資最少、見效最快的途徑。

  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駐京辦其實就是“特權怪胎”,極易滋生腐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表示,跑項目、要資金需求不止,縣級駐京辦就會“死灰復燃”。

  對此,專家指出,當務之急,一方面要重新清理整頓各級各類駐京機構,疏堵結合打擊私下運行的縣級駐京辦﹔另一方面要落實監管責任,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嚴防駐京辦成為治理公款浪費腐敗的薄弱環節。從長遠看,應進一步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鏟除“跑部錢進”的土壤,規范“三公”消費支出,從根本上杜絕駐京辦亂象。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2日 09 版)

(責編:李源、姚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