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筑牢我們心中的“籬笆”——“反腐新觀察”系列訪談之三

2014年01月16日13:45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筑牢我們心中的“籬笆”

解放日報記者:柳森

訪談嘉賓:桑玉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教授)

解放評論:近來,中央頻頻向腐敗官員亮劍,體現了“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但要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黨的干部真正是黨的事業的骨干、人民的公仆,不少老百姓認為 “看一時一地的表現可不夠”。在這樣一種情勢下,如何處理好重拳反腐、長期反腐與多元治理,尤其是與官員自律之間的關系?

桑玉成:近來,反腐敗的力度及效度為世人所矚目。但在一個個腐敗官員被拉下馬的同時,人們不禁要問:各級各類領導干部理應是帶領人民將社會推向文明和進步的主體,現在為何會成為需要嚴加治理的客體了呢?

自古治民先治吏,而且治吏確實要比治民復雜、難度也大。但共產黨人一向以其先進性、純潔性著稱,所以我們一定能夠治好自身的問題。換言之,共產黨的領導干部當然也需要通過制度、法律等手段來治理其腐敗之疾,但是由於共產黨人的自身特性,更需要、也應該更能夠依靠其自身的努力來告別腐敗。

解放評論:你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也是非常深刻的問題:我們現在經常就腐敗易發多發追究腐敗滋生的外部環境,如社會轉型期利益的多元、財富的誘惑、制度的不健全、法律的漏洞等。但是,很少從人的主觀方面找原因。

桑玉成:人的主觀方面的問題也提及過,可認識尚不夠深刻。在這裡,我必須提及一下去年10月被“雙規”的南京市前市長季建業。之所以提他,是因為我跟他還算熟悉,是老鄉,還曾經共過事。季建業本人的成長和發展之路並無特別之處,從農村出來,隨后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過來……如果說有什麼特殊一點的地方,之前有些媒體也作過報道,說在季的事業起步階段,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比較快的提升,可能與他的老岳父有點關系。上世紀70年代末,我和季建業在沙洲縣委宣傳部共事。當時的縣委書記高德正,后來成為季的岳父。為什麼要說這個例子?因為正是通過這一家兩代人,可以看到他們在“做人”上的差距。

高德正給我的印象是人如其名。那個年代的工作條件,與當下不可同日而語。那個時候,作為縣委書記的高德正一直是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上下班。碰到農忙季節,包括冬季農村疏浚河道,高書記通常會帶領機關干部去干活,一干就是半天、一天的。比對這一家兩代人,我開始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差距?是否因為他們生活在、工作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中,就會對“如何才算是一名稱職的黨員領導干部”有不同理解?

坦白來說,現在的領導干部已不大可能再騎自行車去上班、下地去勞動,我們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確確實實改善了。而由於這種種條件上的改善,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過去很多人是為了理想信仰而奮斗,而現在往往是為了利益而奮斗,盡管這個利益說起來不一定是個人的利益。一些人或許是為了團體的、集體的、組織的、地區的種種利益,並以此作為其為利益奮斗的合法理由。但在這樣的價值導向下,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們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利益主導、利益驅動的態勢。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曾經對此十分警醒。他認為,當利益成為人們的追逐目標,社會的良知和正義也就沒有了。

解放評論:現在很多年輕領導干部,工作上職業意識、專業意識很強。但在你看來,似乎光對自己有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是不夠的。

桑玉成:孔子曾說,“政者,正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是一個領導干部,是一個官員,你首先應該是社會的行為楷模,是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古代還有一個說法叫做 “刑不上大夫”。對於這個命題,我們過去往往指責其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其實,這個命題本來的意思是說,既然你作為一個“大夫”、一個官員,就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特征,因而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犯上“刑”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現在固然要強調領導干部的職業化才干,要求領導干部發揮好組織、指揮、協調、決策、控制等方面的職能。但一個領導干部最為重要的職能,始終是行為導向。

現在一些領導干部,盡管做了不少工作,也創造了不少業績,卻不能在行為導向上贏得人民的認可和尊敬。有的甚至起反作用。很顯然,這樣的領導干部與我們黨的宗旨和價值取向是格格不入的,也注定無法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

解放評論:當前在反腐敗上也存在一種傾向,認為優化制度設計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但一講到注重道德自律,就覺得虛、不靠譜,是在喊大口號。

桑玉成:英國近代思想家霍布斯曾有一個比喻:法律好比農民種庄稼時搭在路邊的籬笆。它的作用,就是引導人們在路上行走,而不要去踐踏庄稼。你說籬笆會對誰有作用呢?事實上,對於一個本來就好好地在路上行走,且怎麼也不會想去踩踏庄稼的人來說,這個籬笆是無所謂存在不存在的。所以,法律、紀檢機制之於反腐敗的效用,就好比那籬笆。它的作用正是防止路人踩到庄稼地裡去,或者防止有些人明知故犯,故意要去踐踏庄稼。換言之,如果一個官員能夠潔身自好,注重作風清廉,反腐敗處分措施再嚴厲,對他又有什麼影響呢?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強調道德自律,筑牢我們心中的“籬笆”。

誠然,在今天這樣的社會中,腐敗易發多發,有它深厚的社會基礎。因而,治理腐敗應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社會的多元治理才能奏效。在這個多元治理體系中,既要有政治的發展,以奠定廉潔的堅實基礎,又要有嚴格的制度,以使腐敗行為得到及時的整治﹔既要有良好道德風尚在全社會層面的倡導和維系,又要有各級各類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積極發揮其引領社會風尚的職能﹔既要有及時打擊腐敗分子的措施和效率,又要能夠為廉政官員大力弘揚廉潔之風營造好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