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是關鍵
作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才能杜絕形式主義和做表面文章,才能保証好作風長久堅持下去,讓群眾滿意。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規定、措施相繼出台后,我省各州市地和各部門、各單位相繼研究制定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辦法措施,做到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
針對監督檢查,紀檢監察機關制定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21條措施情況監督檢查辦法》、《全省作風建設監督檢查實施方案》。
西寧市結合實際,制定了西寧市“15條規定”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關於在全市集中開展加強紀律、轉變作風,整治“庸懶、散、奢”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機關作風明察暗訪工作暫行辦法》、《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改進機關作風的問責暫行辦法》、《從嚴管理干部隊伍促進紀律作風轉變暫行辦法》,基本形成了較為全面、具體、便於操作的制度體系、確保了西寧市貫徹落實規定、措施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
針對密切聯系群眾,尖扎縣規定縣級領導干部每年至少為聯系鄉鎮和村解決1件熱難點問題,幫助落實1個致富項目﹔西寧市城北區制定《進一步規范辦事流程和辦結時限辦法(試行)》、《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辦法(試行)》、《公職人員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針對精簡會議,黃南州實行參會通報制度﹔平安縣實行會議“預約審批”制度﹔剛察縣制定《行政機關會費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會議類別、會費額度。
針對厲行勤儉節約,省國土資源廳制定《狠剎“四風”,努力踐行厲行節約的若干規定》﹔省委黨校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節約型校園建設的若干規定》。
……
各地區單位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激勵人,以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健全,有力促進了干部作風的轉變,推動了各項工作落實。
監督檢查不鬆懈
貫徹落實規定措施是加強作風建設的一項長期性工作,必須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大督查工作格局,才能形成抓貫徹落實的整體合力。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規定、措施相繼出台后,紀檢監察機關迅疾行動,會同相關部門就全省各地貫徹落實和執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監督檢查。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牽頭組成13個監督檢查及調研組先后三次對全省23個廳局、8個州地市、25個區縣和39個基層站所、窗口服務單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21條措施情況進行了檢查調研。
檢查組所到之處,干部群眾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規定措施表示堅決支持、擁護和贊成,一致反映,“規定措施”針對時弊,深得民心,全省上下措施實、行動快、力度大,讓大家看到了黨和政府治理頑疾的決心和信心。
檢查組也同時發現和糾正問題121件(次),限期整改問題14個,警示約談56人,書面檢查4人,通報批評92人,誡勉談話26人,免職2人。
一季度,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牽頭出動人員1549人(次),開展作風建設集中檢查218次。
各地各單位把作風建設納入經常性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通過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明查暗訪等方式,重點對干部作風轉變、厲行節約、公務接待、公車管理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推動“規定措施”落到實處。
省直機關工委對一季度廳局機關作風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督導,並及時提出整改要求。
海東地區對明查暗訪中發現的值班脫崗及責任心不強的2名鄉鎮領導干部給予免職處理。
同德縣對長期脫離工作崗位的5名干部分別作出限期調離、停發工資和扣發津貼等相應處理,對私自聯系借調到其他單位上班的4名干部責令返回原單位上班。
通過監督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確保執行規定措施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改進工作作風是一項長期工程,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改進工作作風任重道遠,加強作風建設的努力從未鬆懈,也不能鬆懈,全省上下正滿懷信心,扎實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