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限制一把手提名權”有利於減少人事腐敗

李星文
2013年06月03日08: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把自下而上的評定和自上而下的考核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對一個干部的素質、能力和品德作出科學的評價。吉安的做法開了一個好頭,不妨沿著這一思路繼續前進,把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結合起來,以求在用人問題上少失誤乃至不失誤。”

去年以來,江西省吉安市共拿出76個縣級崗位,連續三次在全市開展領導干部競爭性選拔。崗位之多、職位之重、力度之大、面向之廣前所未有,引起江西省內外廣泛關注。當地官員介紹說,“我們把領導干部選拔的提名權交給各級黨組織,限制黨政一把手的提名權,符合報名條件的干部個人自我報名,報名者所在的組織部門通過民意測評組織選拔,選出最優的人參加面試選拔”。

吉安這次大規模選拔干部,有兩個做法引人注目:一是變“先筆試后面試”為“先面試后筆試”,二是限制黨政一把手的提名權,由組織部門通過民意測評組織選拔。先面試后筆試,顯然是更重視干部的實干能力,防止將某些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的優秀干部擋在牆外,這是一個著眼於“看字是虛,見人是實”的技術性革新。而“限制黨政一把手的提名權”取意更高,意在打破一種已經固化的按長官意志用人的模式,也就在更大的范圍內引起了關注和討論。

黨政干部選拔,原本有一套科學醞釀、民主決策的程序。然而長期以來,很多地方的黨政一把手大權在握,在人事任免中有著一言九鼎的權威性和決定性。組織程序照走不誤,公示環節決不闕如,但干部的選拔任用每每帶有“人治”色彩,有些地方新官和上級形成了人身依附關系,有些地方出現了“買官賣官”的丑聞。用人不規范必然帶來種種問題,嚴重者導致吏治腐敗,這一點已為很多案例所証明。

江西吉安“限制黨政一把手的提名權”,看似只是回歸了正常的組織程序,實則有著非凡的意義。在目前的政治生態中,有一把手參與提名,很可能造成有些人開始就被另眼相待,另一些人則隻能是“陪太子讀書”。一把手不參與干部提名,至少是避免了選人用人在起點上的不公平,這實際上是黨內民主的具體體現。而在干部經過面試和筆試后的評議討論中,如果仍然是由領導班子充分討論,集體決策,則意味著黨內民主在選人用人上得到了充分發揚。

組織部門司職干部的考察管理,最熟悉干部們的優長和短板,隻要得到充分授權,他們完全有能力把合格的干部候選人納入提名名單。在經過筆試和面試之后,一個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也就基本得以呈現,隻要每個參與決策的人都得到說話的機會,就能做到無死角審視和無偏差評議,一群人集體選定的人通常來說比單一視角看中的人更經得起考驗。當然,民主集中制的本義是既要民主,也要集中。但民主是集中的基礎,隻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達到正確的集中。

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中,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是一種實質性的進步。除此而外,還應該進一步擴大“公眾打分”在用人問題上的權重。一個干部是優秀還是平庸,組織部門和上級領導經過考核、調查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而廣大群眾則不必走訪、詢問也能做到這一點。一個干部能否勝任自身崗位,本質上要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他的工作成效是否能讓人民滿意。廣大群眾每天都在體會著干部們的言行是否一致,工作是否得力。因為感同身受,他們所給出的評價是最真切的。因為人數眾多,他們的口碑是絕無攙假可能的。因而,把自下而上的評定和自上而下的考核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對一個干部的素質、能力和品德作出科學的評價。吉安的做法開了一個好頭,不妨沿著這一思路繼續前進,把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結合起來,以求在用人問題上少失誤乃至不失誤。

(責編:李源、姚奕)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戴立言:反腐倡廉的成效有目共睹
· 中紀委正研究制定違反八項規定行為適用紀律處分條例的解釋
· 許傳智:感謝網友對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建議 歡迎群眾監督
· 許傳智:人民群眾對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反響強烈
· “五一”前中紀委領導班子約談了53個國家機關紀檢組長
· 中紀委明確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清退對象
· 楊建農案始末
· 溫州一官員卷款5000多萬 潛逃福建藏身飯館當學徒
· 實錄: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許傳智談清退會員卡
· 中紀委:四項措施確保會員卡清退活動取得實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