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為何那麼多人相信“錢多后台硬”

敬一山
2013年05月30日08:2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對於公眾來說,面對“錢多后台硬”說法,當然要剔除浮躁,多些耐心和理性,弄清事實真相再發言﹔但更需要反思的,恐怕還是引發社會焦慮的現實環境。

“河南濟源市的市民畢嬌駕車撞人,聲稱自己‘錢多后台硬’”﹔“因倒水淋濕書記專車,貴州赫章縣可樂鄉13歲幼女戴手銬游街示眾”……這是近日網上備受關注的焦點事件,網帖展現的肇事者蠻橫跋扈、地方官員肆意違法,一度點燃眾多網民的怒火。但經新華社求証,兩起事件的真相,和最初網傳的版本,還是存在一些不小的出入。

畢嬌撞人是真,態度不好也是事實,但無論被撞者家屬還是當時圍觀的群眾,都表示未曾聽她說過“錢多后台硬”這樣的話﹔而13歲女孩(經核實為14歲)被銬事件中,女孩被銬是事實,但女孩潑水並先動手打人也是事實,而且女孩父親和旁觀者都說,當時並沒有“游街”。

“錢多后台硬”、“戴手銬游街示眾”,是兩起事件之所以引發群情激憤的關鍵,可事實卻証明,網絡爆料並不完全等同事實真相。但問題在於,為何那麼多人會相信莫須有的“錢多后台硬”?

其實類似情形近來並不罕見。對一些網傳的熱點事件,很多的憤怒和批判,往往指向的都是一個動作或一句話。網民被正義感驅使,對那些不當言行群起批判,媒體介入調查卻發現,有些動作或話語似乎並不存在。這種傳播者和接受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現象,的確值得反思。

有的傳播者用這樣的方式添油加醋,或許是為了爭取更多關注,並給有關方面施加壓力。而這樣的敘事方式,因為迎合了社會普遍彌漫的一種焦慮,往往屢試不爽。這種焦慮,正源自現實中確有一些“錢多后台硬”者,即便有違法違規之舉,也能逃脫法律懲戒。對特權反感、對公正的焦慮,才是一些真假難辨的網絡爆料,總是引起網民憤怒的社會背景。

對於公眾來說,面對具體事件,當然要剔除浮躁,多些耐心和理性,弄清事實真相再發言。但更需要反思的,恐怕還是引發社會焦慮的現實環境。短期來說,對具體個案,政府部門或司法機關,要跟上微博時代網民對時效性的要求,對熱點事件盡快調查,從速回應,不偏袒那些“錢多后台硬”者﹔長期而言,則需要公權部門,以更嚴格的自我約束,修復公眾形象,在執法時一視同仁。“錢多后台硬”者在現實沒了特權,在網絡中也就不再會那麼容易被相信。

(責編:李源、姚奕)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陳華一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
· 人民論壇:當面的批評 背后的贊譽
· 法制日報:退卡活動讓隱性腐敗無所遁形
· 黑龍江方正縣交通局副局長醉駕肇事被停職
· 湖南湘西中級法院執行局長李國元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
· 骯臟交易中不乏她們的身影——貪官背后的女人
· 羅昌平談實名舉報劉鐵男始末及感受
· 法制日報:清理會員卡,漸次張開的反腐臂膀
· 中國青年報:國企領導職務消費必須向職代會報告
· 京華時報:清退會員卡清污進一步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