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法紀視角:
用制度防治技術型人才腐敗
楊偉東
曾肖賓受賄一案,在讓人感到惋惜的同時,更令人震驚。惋惜的是,曾肖賓作為肯鑽研業務又能干肯干的專業人才,本可以在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如今卻不得不在牢獄中虛度人生,這無論是對他本人還是對社會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震驚的是,一名白衣天使竟然拿患者的利益作交易謀取私利,一個小小的建議權居然能演變出如此腐敗行徑。曾肖賓腐敗案並非個例,其背后折射出技術型人才腐敗亟待治理的問題。
與一般的權力腐敗不同,技術型人才腐敗依靠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他們或者通過專業優勢和技術能力獲得行政管理權間接腐敗,或者直接利用專業知識不為常人所了解這一特性直接腐敗。曾肖賓的腐敗屬於后者,他利用的正是有關骨科耗材選擇的專業知識。常人對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接觸較少,即使接觸也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不法分子一旦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腐敗,就很容易得手,也往往不易被查處,從而使得這種類型的腐敗帶有一定的隱蔽性。
然而,曾肖賓的腐敗案說明,技術型人才腐敗的危害性絲毫不亞於一般的權力腐敗,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用制度防治技術型人才腐敗。
一是減少或避免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者專斷。就一般意義而言,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正能量,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因素。但是,如果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斷就容易走向腐敗,且使腐敗更容易、更隱蔽。在曾肖賓案中,雖然其隻有對骨科耗材選擇擁有建議權,但此建議權是專有的,且他人一般無法或難以提出質疑,因此這一建議權很容易形成專斷,從而走向腐敗。
因此,要發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正能量,減少或避免其負面作用的出現,就要避免其專斷,建立專業技能者約束機制。例如,在骨科耗材選擇上,可以讓由外部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提出建議,爾后作出綜合判斷。當然,也可以有其他方案,關鍵是要避免將專業問題一直交由相同的個人或組織來判斷和裁決。
二是提高整個運轉過程的透明度。作為一個管理過程,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使用往往隻出現在某一環節,因此要形成對專業知識和技能使用的制約機制,不僅要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供環節下功夫,而且要在整個管理過程的建設上下功夫,提高整個運轉過程的透明度,才能限制包括專業人員在內的各類人員的權力。
曾肖賓的腐敗出現在醫院的醫療耗材採購過程中,曾肖賓的建議權只是醫療耗材採購中的一個環節,防止類似腐敗行為的根本之策是著眼於完善整個採購機制,既注重發揮專業人員的優勢,也注意發揮醫院其他相關人員的作用,建立起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監督有力的採購制度。
三是保証專業人才待遇的合理性。曾肖賓腐敗的最初動因是心理不平衡,他擁有專業技能、醫術精湛且兢兢業業,“有真本事卻過著清貧的生活”。要解決類似曾肖賓這樣專業人才的心理失衡,堵住其腐敗的重要誘因,就必須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待遇制度,讓有專才、能干事、肯干事者獲得其應得的報酬和待遇。當然,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前提是能夠建立起對專業人才工作的合理評價機制,不僅使專業人才之間的工作具有可比性,而且使專業人才與其他人員的工作、報酬和待遇具有公平性。惟有如此,才能使包括專業人才在內的各類人員各得其所、人盡所能,其腐敗的生存空間才能被大大壓縮。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新聞——
法制日報:嚴懲行賄 更要讓受賄沒安全感
法制日報:不打擊行賄 就不可能遏制受賄
新京報:受賄官員做心理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