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奉獻,他造福一方群眾
“視群眾之事為自己之事,是宗奎一貫的作風。”田傳海說,“正因為如此,組織才將西集派出所所長的重擔壓在他身上。”
據了解,西集鎮是山亭區交通、經濟相對發達,流動人口較多的鎮,治安狀況十分復雜,短途流竄作案數量曾居全區第一。
“哪裡有治安案件,哪裡就是我的陣地﹔哪裡群眾有困難,哪裡就有我的身影。”張宗奎走了,但他勤懇工作的光輝形象卻深深刻進了西集鎮派出所民警的心中。據同事們介紹,這位在2010年走馬上任西集鎮派出所所長的警察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上任,張宗奎就將工作重心轉向維護轄區治安和為群眾排憂解難上。他把派出所當做自己的家,一門心思扑在工作上。隻一年,他就帶領民警將西集派出所打造成“山東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張宗奎這樣的好民警,群眾怎麼舍得他走?追悼會上,數千名群眾自發趕來,送他們心中的英雄最后一程。
“為什麼好人不長壽?我欠他的錢還沒還呢!”西集鎮村民肖某在張宗奎的遺像前長跪不起。
多年前的一場車禍無情地剝奪了肖某的勞動能力,加之3個孩子都在上學,沉重的經濟負擔壓彎了他的脊梁。2010年8月,張宗奎主動與肖某結成幫扶對子。從那之后,張宗奎便一直牽挂著這位“窮親戚”。“就在他去世前兩天,當他得知我的小兒子要高考時,他還打電話告訴我別為學費的事情發愁。他說,學費派出所包了。”想到張宗奎對自己的恩情,肖某的淚如泉水一般奔涌而出。
其實,受到幫扶的又何止肖家。據當地敬老院的老人介紹,逢年過節,張宗奎都會去看望他們,不僅送去米、面、油,還帶去警民一家親的溫暖。
“生前沒有請張所長吃頓飯表示感謝,現在就是爬也要來送他一程。”一名半身不遂的農民,木然地站在張宗奎的遺像前抹淚。
這位農民姓王,西集鎮東山腰村人。1994年,他的弟弟被沈某殺害。在之后的17年裡,雖然專案組民警從未放棄調查,但沈某就如人間蒸發一般,蹤跡難覓。“我對沈某歸案已經不抱希望了,是張所長歷盡艱辛將他抓捕歸案啊。”王某哭著說。2011年全國“清網行動”期間,張宗奎重新梳理沈某殺人潛逃案,多次輾轉山東臨沂、青島和浙江紹興、溫州、台州等地調查、摸排,終於發現藏身浙江嵊州的嫌疑人,並於2011年12月,將其抓捕歸案。
“不管事大事小,隻要我們遇到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我們。”西集鎮南庄村村民殷某永遠不會忘記,僅僅一個電話,張宗奎便跑遍他家附近的好幾個村子,幫他找回走失的33隻山羊。
“張所長沒有一點架子,對誰都和顏悅色。村民問他什麼事,他都一條條解釋清楚,問多少遍都不會厭煩。”西集鎮馮庄村黨支部書記張裕偉說,“他就像冬日裡的暖陽,溫暖著群眾的心。如果可以,我願拿我的命換他的生!”
“每當想起人民警察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想到要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我就無法讓自己停下來!”這不僅是張宗奎記錄在日記本上的一段朴實話語,更是他竭誠奉獻的真實寫照。
難顧小家,他背負親情巨債
如果不是張宗奎的離世,他那重壓之下的家不會為眾人所知。他原本有個不富裕但卻溫馨的家:父母沒有文化卻朴實善良﹔妻子是他的警校師妹,溫柔賢惠﹔兒子聰明伶俐。然而,幸福的時光卻被接踵而至的不幸打碎。10多年前,妻子因一場車禍留下外傷后遺症,需常年服藥,近年又被查出患有腦瘤,癲癇時常發作﹔2011年,他的父親被查出肺癌,正在化療。
自己的工作千頭萬緒,家裡又是一團亂麻,這樣的壓力足以把任何人壓垮。但在張宗奎身上,就連同他朝夕相處的戰友們也沒有看出一點端倪。“他家裡這麼困難,卻什麼事都自己扛著。隻要他說一聲,我們都可以幫他,但他就是不說啊!”趙奉軍說著說著便哽咽起來。
高額的治療費用使張宗奎一家負債累累。加上買房的費用,張宗奎一家背負著40萬元的巨額債務。
“無數個夜晚,我和兒子在家翹首等待他回來,但他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最多陪兒子玩把軍棋。”想到以前並不多的團聚時刻,張宗奎的妻子泣不成聲。張宗奎生前,妻子不止一次對他說:“什麼時候帶我和兒子出去玩玩?”“以后肯定有機會,等我退休了,一定好好陪陪你們娘兒倆。”然而,張宗奎卻食言了。
由於張宗奎工作忙,妻子便一邊帶病工作,一邊打理家務,用柔弱的肩膀為家庭撐起半邊天。由於病情加重,妻子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勸張宗奎:“再找一個吧,隻要對咱兒子好就行。”張宗奎笑著搖了搖頭。沒想到,那時的情景依然清晰,張宗奎卻拋下患難與共的妻子,獨自離去。
“媽,星期一千萬別給我打電話,又是開會又是安排工作的,很忙。”“媽,東西我買好放冰箱裡了,夠你們幾天吃的了。我下次回家,再買。”“媽,錢不夠咱去貸款,你不要愁,千斤的擔子我來挑。”……張宗奎的母親如數家珍一般說著兒子生前對她說過的話。“他不是不顧家,而是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家啊!”老人的眼淚一捧一捧地洒落。
2012年4月4日,張宗奎父親化療的第一天。為了趕回所裡加班,張宗奎等不及父親輸完液,便狠下心讓母親一個人在醫院陪護。因為父母都不識字,他便領著母親去認廁所,哪個是男廁所,哪個是女廁所,並反復交代,輸完液走哪個走廊,上哪個電梯,如何坐車回家。而這竟是母親與張宗奎的最后一面。
“宗奎對得起所有人,唯獨對不起他的家人!”西集鎮黨委書記王洪斌說。
張宗奎去世前,王洪斌曾去看望張宗奎生病住院的父親。病房裡,老人一遍遍地重復:“他哥,我不能在這兒待呀!我住院影響宗奎的工作。我看他回來得勤了,孩子跑來跑去趕得慌呀!”
“老父親隻知道宗奎放不下工作,哪裡知道這麼快就陰陽兩隔啊!”王洪斌長長嘆了一口氣。
山河嗚咽,草木含悲。張宗奎走了,帶著對人民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他像一顆猝然而逝的流星,生命雖然短暫,卻足以在天空留下璀璨的軌跡。(鞏存忠 張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