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分享

正风反腐在身边·记者百县行:山复绿 水更清 园暖心

2025年11月23日08:28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山西省阳泉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有力监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的阳泉正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既扎实开展生态修复、维护生态安全,又逐步消除污染隐患、改善民生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美好生活的底色。

“火焰山”披绿装展新颜

位于阳泉市矿区的狮脑山,曾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主战场之一。现在,这里是一处集爱国主义教育与森林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背面,面向桃河一侧的山沟,则是华阳集团二矿排矸场所在地。

“以前这就是座‘火焰山’。”阳泉市生态环境局矿区分局局长刘晋岳指着山沟对记者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煤矸石,堆积后形成煤矸山。煤矸石内部持续发热、易自燃复燃,燃烧后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自启用以来,狮脑山排矸场长期存在超高超限排放问题,对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去年8月,山西省委在巡视中指出相关问题。根据省委巡视反馈情况,阳泉市委市政府随后出台整改方案,并明确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统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问题整改。立足职能职责,阳泉市纪委监委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监督,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在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下,驻市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聚焦提升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堆存场所生态恢复治理、整治煤炭开采生态破坏及安全隐患等核心整改目标,通过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推动矿区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效。

“在整改初期,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整改治理的紧迫性认识模糊、责任落实分散,导致整改工作推进缓慢。”驻市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李昂说。对此,该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等方式,监督整改工作部署情况,并多次实地现场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压实整改治理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在跟进监督推动下,打通了‘属地—行业部门—企业’协同整改堵点,狮脑山排矸场于今年1月按期停排,正式进入闭库封场生态修复阶段。”李昂表示。

停止排矸后,狮脑山排矸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通过逐级构筑生态平台,形成类似梯田的层叠结构,全面实施植被复绿工程。”刘晋岳说,目前,26个生态平台已全部建设完成。远远望去,26层生态平台从山巅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向下次第铺开,满目葱茏、错落有致,红色地标与生态画卷交相辉映。

在排矸场底部平台区域,一根根银灰色的温控管整齐矗立。华阳集团二矿总会计师康建光介绍,针对该高温区域,企业采用温控法综合治理技术,通过温控管持续导出矸石内部热量,有效避免矸石复燃。“同步搭建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并对空气质量和边坡位移进行预警,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

生态环境部门是否对煤矸山周边污染物定期监测,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完整;针对排矸场周边道路边坡、居民点安全隐患,自然资源部门是否做到24小时不间断观测、定期现场巡查……聚焦排矸场停止排矸后的生态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该纪检监察组持续跟进监督,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检查,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排矸场安全管控措施均已有效落实,未发现安全隐患。”李昂说,他们还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从源头防控到末端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整改常态长效,真正将“生态痛点”变为“绿色亮点”。

“水源地”清隐患润万家

来到阳泉市郊区荫营镇杨树沟村,记者看到,距离村中主干道不远处,一幢米白色外立面的平房修葺一新,房屋周围水泥地平整坚实,围栏整齐划一,格外整洁亮眼。这是村里刚改建完工的水井房。侧墙上悬挂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整治成效对比”展示牌,清晰展示了清理垃圾、设置简易水井房等具体修缮工作。村路旁,竖立着“杨树沟村水源地保护区”界标,提醒着过往人员。

“杨树沟村地处山区,常住村民较少,目前仍通过打水井、水泵输送的方式保障供水。”阳泉市生态环境局郊区分局局长赵军介绍,今年以来,郊区开展村级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将各村用于集中供水的水井明确为受保护的“水源地”,科学划定确定保护区范围,并通过设立界标、加装隔离防护、设置宣传牌、清理环境等系列规范化措施,系统消除水源地污染隐患,切实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紧盯标识牌设置、隔离防护、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驻市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持续开展村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明确“一源一策”整治措施,督促主责部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我们首先研究提出整治要求,制定整治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现场督导,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按照规范督促整改到位。”李昂说。

翻看该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检查统计表,“检查发现水源保护区周围有生活垃圾”“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等问题被一一记录。除了发现的问题,还记录了推动整改情况,以及是否完成整改等。“我们督促主责部门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动态跟踪机制,按周盘点、按月通报,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李昂说。

走进杨树沟村净化水房,隔离栏内的泵机在轰响运转,一旁新安装的净化水设备也在同步高效工作。“受历史上采矿业活动影响,我区农村供水源水中硫酸盐、硬度等指标偏高。”郊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柴茂介绍,为让村民“喝上好水”,该区纪委监委一体推进饮水水质督导监督,督促水利部门开展全面排查,推动新建各类净化水工程47处,目前基本实现全区净化水全覆盖。

“小游园”串联绿色惠民网

在位于矿区的平潭街西社区平西游园,夕阳下,几位老人正坐在长椅上闲话家常。“以前想晒太阳遛弯都没有地方,现在好了,游园就建在家门口,抬脚就到,路面还平整,我们老年人走起来特别稳当。”88岁的桑怀英老人笑意盈盈,“小游园带来满满幸福。”

作为典型的老工矿区,矿区存在一些闲置荒地。该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娟介绍,这些散落在居民区周边的边角地、废弃地,因长期缺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杂草丛生,有的地表裸露、砂砾遍地,更有甚者成了垃圾堆放场,造成环境污染。

“矿区纪委监委在深入基层走访、梳理信访举报及巡视巡察反馈等情况时也发现,辖区内多个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共活动场地不足等突出问题。部分场地地势陡峭、垃圾堆积,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矿区纪委常委樊丽君介绍。

如何“变废为宝”?在矿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矿区民政局积极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多次协商讨论,最终决定对平潭街西社区、段北沟社区、沙沟社区等7处场地开展“小游园”改造工程。

“‘小游园’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樊丽君介绍,在段北沟、沙沟社区游园建设初期,出现了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导致施工队无法进场,一度耽搁了游园建设进程。为此,矿区纪委监委主动作为,推动民政部门、相关街道积极履职,倒排时间进度,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矿区区委、区政府积极搭建协商平台,与土地所有权方进行多次座谈,聚焦核心争议问题研判协调。“最后,双方成功化解分歧、达成共识,搁浅的游园也很快恢复施工。”樊丽君说。

今年5月,矿区7处“小游园”工程均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从改造建设初期至完成,我们始终坚持‘治隐患、优环境、惠民生’思路开展监督,让‘小游园’变成一个个绿色细胞,串联起惠民绿色网络,让居民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杨娟说。

记者手记丨细微变化见担当

巍巍太行,无限风光。

曾几何时,凿开混沌得乌金,煤炭的炉火点亮阳泉近代工业的曙光。然而,长期以来,兴于煤、困于煤,阳泉不仅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的发展困境,还有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困局。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成“火焰山”,烟尘随风弥漫;采煤废水直排,往日清溪浊流泛滥;大片荒地裸露闲置,每逢汛期便水土流失,风起时则扬沙阵阵……这些曾经的景象,不仅制约着城市发展品质提升,也引发当地居民对优良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关乎长远的系统工程,始于微末、成于实干。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督促相关部门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聚焦具体问题,全程跟踪监督,推动生态治理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转变。

监督的成效,直接体现在一山一水、一园一村的细微变化中,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充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里。采访中,记者看到,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狮脑山排矸场完成“华丽转身”,生态平台层层叠翠,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漫步的绿色空间。以矸山治理为契机,当地修筑起全长8.3公里的太行旅游公路,将修复区、红色遗址与周边乡村紧密串联,不仅打通了生态廊道,更激活了沿线产业发展潜力。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土壤环境提升,毗邻排矸场的南山村也积极发展羊肚菌等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赋能、产业兴村的致富新路。

事不避难,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牵着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要持续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推动顶层设计的一项项部署、基层探索的一条条举措,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实现“生态颜值”和“幸福指数”同步提升,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责编:万鹏、王先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