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08:5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22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明确提出,一刻不停惩治腐败,始终利剑高悬,保持强大攻势,对不收手不收敛的决不手软、坚决查处。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7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半年报”能量满满,集中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今年以来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持续传递出坚定不移反腐惩恶的鲜明导向。
力度不减——
反腐败持续保持高压,不敢腐强大震慑不断形成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向全党发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号召。
坚定不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再加力、再冲锋,“半年报”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诠释。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20.6万件,立案52.1万件,处分42万人(其中党纪处分31.3万人、政务处分13.6万人)。
“打虎拍蝇”无禁区,国有企业、工程建设、能源、消防、高校、医药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系统整治正在深入推进——
中储粮集团中储棉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廉凤国,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春明,国家能源集团原一级业务总监严永胜,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副书记、总队长蔡卫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范中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原院长王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从关键处用劲,严肃查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问题——
江苏省太仓市委书记、太仓港口党工委书记汪香元,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吴锦,云南省昆明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皕,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铁刚……多名“一把手”被惩处,充分说明,“严”字当头不是一句空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严肃查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违纪违法问题,强大震慑效应持续凸显。
7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通报——“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慧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随着刘慧被查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发布了36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
重拳“打虎”的消息如响鼓重槌,彰显着一以贯之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如磐恒心。
精准发力——
防腐治腐持续深化推进,“四种形态”作用充分发挥
“四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是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利器,是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的重要遵循。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巩固深化”,要求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注重用好第一种形态,充分发挥“四种形态”层层设防的作用。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把握政策策略,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多措并举监督执纪执法,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84.3万人次。可以看出,《纪检监察机关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印发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精准、规范、有效上下功夫,把“四种形态”运用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各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四种形态”统计口径调整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首次向社会发布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统计数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四种形态”统计指标体系作了相应调整,对作风纪律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问题开展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等情形继续纳入第一种形态统计,谈话函询了结、“面对面”初步核实了结等不再纳入统计范围。按照同一统计口径,“四种形态”统计数据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实现了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转变。
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关键就是坚持严的基调,通过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在问题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及时纠正,防止干部从小错到大错、从量变到质变。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41.7万人次,占总人次的49.4%,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4.1万人次,占40.4%,前两种形态占比近90%。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落实《实施办法》,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看见苗头就提醒、听到反映就过问、存在问题就处理,扎扎实实把监督挺在了前面。
另一方面,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通报来看,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4.2万人次,占5%;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4.3万人次,占5.2%。这表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惩治腐败作为有效监督的强大后盾,确保底线常在、“后墙”坚固。
延伸基层——
惩治“蝇贪蚁腐”持续不停,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多次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
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气力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成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从通报公布的立案和处分人数来看,今年上半年共处分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9.8万人,占处分总人数的70%以上。这一数字正是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以“铁拳头”惩治“微腐败”的有力见证。
从持续深化“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到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再到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一个个案件、一次次整治,让群众对正风肃纪反腐的成效可感可及。
此外,对于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纪检监察机关予以坚决查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立案行贿人员1.6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990人,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有力震慑不断强化。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现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坚持问题导向,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贯到底。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努力取得更大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记者 王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