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08:46 222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纪委监委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铺张浪费歪风,通过推动优化数字平台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持续完善制度规范,形成一条“源头预防、过程监督、建章立制”全流程的监督链条。
盛夏时节,合肥草木葱茏,梧桐成荫。一大早,合肥公证处几名工作人员来到市财政局下属的政府投融资评审和资产管理中心。
“您好,我们因新增人员,需调配使用8台电脑。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查询到这里有适配型号。”
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一行人来到政府公物仓,找到适配设备,确认无误后,在线上提交申请,办理借用手续。
“有了政府公物仓,有效盘活了各单位的闲置资产,实现统一管理调配,循环共享共用。”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党政机关严格落实带头过紧日子要求,需要从源头抓起。合肥市借助数字赋能强化公物监管、前移监督关口,让集体资产“颗粒归仓”。
为有效破解资产闲置与重复配置难题,2023年以来,该市持续更新完善政府公物仓管理平台,通过“实体仓”与“虚拟仓”相结合,唤醒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沉睡资产”,构建起资产信息“一池汇聚”、业务办理“一链通办”、数据统计“一图可视”的管理模式,提升闲置资产使用效率。
“‘公物仓’就像一个存储调度中心。闲置资产统一入库存储,申领资产则通过线上办理,线下提货,从源头上防止重复购置带来的财政浪费。”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公物仓打通资产流通壁垒,实现资源灵活调剂,五年来累计盘活办公设备6595件,节约财政资金约4548.17万元。
借助公物仓管理平台,各项资产的基本信息、流转过程一目了然,也为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提供数据基础。
“我们聚焦资产‘入仓、管理、出仓、处置’等关键环节,通过常态监督检查、动态走访会商等方式,定期了解掌握公物仓运行情况,筛查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排查、堵塞漏洞。”该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干部胡鸿进说。
抓细日常监督,是督促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绷紧“过紧日子”思想弦,推动勤俭之风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合肥市纪委监委加强对反对铺张浪费工作监督检查,压紧压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偏。同时,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及时受理问题线索,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以身作则、厉行节约。
“我们重点围绕公务用餐、公务活动、公务用车,强化监督检查。紧盯隐藏在大手大脚、超标准接待、虚列开支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从严从快惩治。对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大操大办庆典论坛等20个方面列出负面清单,让铺张浪费无处遁形。”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义说。
合肥市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关部门压实责任链条、构建监管闭环,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拧紧厉行节约制度螺栓。
针对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个别单位超标准接待、虚列开支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其补齐制度短板,推动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商务接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围绕政府公物仓在日常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我们监督推动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修订完善公物仓内控操作规程、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工作月报等制度,为管理平台安全、规范、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胡鸿进介绍。
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下,该市党政机关从压缩开支、节水节电、低碳出行、文明用餐等切口入手,严格控制成本,节约经费开支、集约使用资产,形成“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共识,让过紧日子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楼道和餐厅张贴勤俭节约宣传海报,干部职工有序排队、适量取餐……走进合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机关食堂,厉行餐饮节约的氛围十分浓厚。
“现在,我们食堂的泔水桶数量从以前的日均8桶降到了4.5桶,每年消耗的肉类、大米、蔬菜都大幅度降低。”说起厉行节约带来的成效,厨师长舒畅深有感触。
“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网越织越密,各级党政机关一般性公共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把更多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进而推动勤俭办事成为习惯。”该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干部王金龙表示。(张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