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瑶
2025年01月19日08:3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以前村办企业财务管理不太规范,现在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项目、资金都要经过严格审批、民主决策,并及时公示。”近日,江苏省溧阳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来到埭头镇前六村一家村办企业回访,该企业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提到的制度规定是《溧阳市村办企业管理办法(试行)》,这是该市纪委监委开展村办企业经营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成果之一。
“我们在监督执纪中发现,个别党员干部把村办企业当成‘私人领地’,严重侵害村集体利益,因此,集中开展这次治理。”溧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偰泽民介绍,为摸清“病灶”,市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组织乡镇自查上报与工商注册信息逐一比对相结合的方式,摸排梳理全市村办企业的业务类型和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围绕村办企业运行情况、职能监管部门和镇村履责情况等,以资金使用、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对全市村办企业开展了一次全面“体检”。
为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溧阳纪检监察机关运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通过各类数据库分析、比对、碰撞,抓取疑似问题线索;同时,着力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精准发现村办企业经营管理异常、非法占地、违章建筑等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发现问题线索11件,立案查处13人。
综合分析研判涉村办企业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溧阳市纪委监委归纳发现该领域注册管理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监管约束机制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具体看,注册管理不规范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核把关机制,个别党员干部利用注册的“空壳”村办企业,骗取套取上级奖补资金。社渚镇某村党总支书记霍某某等人以村委会成立的村办企业名义编造虚假项目资料,套取科技项目奖补资金,用于支付村委的非正常招待开支,最终霍某某受到严肃处理,其他相关人员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记者了解到,财务支出使用随意,财务内控机制匮乏也是此次专项治理发现的一个共性问题。比如,村办企业经营性收入、支出经由个人账户中转支付;集体资金报销流程不规范、报销单据不完整,为违规报销、接待留下空间等,存在较大廉洁风险。
聚焦发现的漏洞、短板,溧阳市纪委监委积极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印发《办法》,从制度层面对辖区村办企业的设立、运行、管理、退出等予以明确,列出经营管理负面清单,推动村办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发挥村办企业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督促配套出台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着力构建全链闭环、精准严实的监管体系,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推动村办企业良性发展。”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