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08:0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当北京市东城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走进南锣鼓巷蓑衣胡同5号院进行回访时,居民鲁六群正在厨房收拾社区分发的大白菜。说起院子的环境改造,他笑着说:“很满意,院子里不仅新铺了地砖、搭建了丝瓜架,还疏通了下水道,再也不怕积水了,住得很舒心。”
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北京北中轴东侧,是城区内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北京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但鲜为人知的是,南锣鼓巷部分院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路面崎岖、杂草丛生,随着陈旧老化现象逐年加重,环境改造迫在眉睫。
受文物保护需要和空间规划诸多条件限制,老城区的群众要改善居住条件,并不是一件易事。东城区提出改造方案,有序将群众腾退后闲置的公有房屋改造成公寓对外租赁,把南锣鼓巷的“大杂院”打造成文化共生、居民共生、建筑共生的“共生院”。但起初鲁六群对院子的环境改造非常抵触,工作人员经常被他挡在门外。而且有意见的不止他一人,不少南锣鼓巷地区的群众都打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诉求。
改善居住环境是好事,为什么这么多群众有意见?东城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黄琼琅介绍,部分群众不清楚“共生院”的规划和用途,害怕环境改造会改变现有院落格局,侵占原本就不大的生活空间;还有群众对新入住的居民心存疑虑,担心因习惯不同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产生新的“邻里矛盾”,所以不少原住居民对“共生院”的建设持怀疑态度。
北京市纪委监委将南锣鼓巷“共生院”改造提升工作列入全市统筹的建档立卡民生实事台账挂账督办,逐级层层压实责任。东城区纪委监委梳理群众反映的南锣鼓巷地区环境改造中的问题,统筹“室组地”监督力量,以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成效清单“三个清单”为抓手,跟进监督工作推进情况,并对项目管理方东城区国资公司纪委进行工作提醒,推动区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负起责任开展整改,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老百姓的诉求。
环境改造要改到群众的心坎上,还得下“绣花”功夫。东城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国资公司结合“共生院”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进行专业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区国资公司纪委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台账,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工作进展情况,与项目施工方主要负责人等进行谈话提醒,督促消除院落安全隐患等问题。
目前,南锣鼓巷4条胡同38个院落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修缮公寓40套,吸引人才入住32套,入住率达80%。群众通过环境改造得到了实惠,管理方也通过租金收益支撑运维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大杂院”到“共生院”,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凝聚了群众的心。在南锣鼓巷项目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6面锦旗。其中一面,就是鲁六群赠送的,他现在是蓑衣胡同的“安全员”,主动担负起5号院的清洁维护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更不能一阵风。东城区纪委监委以南锣鼓巷地区“共生院”改造为切入点,全面起底摸排全区公有房屋底数,建立专项监督工作方案,与区财政局、区房管局、区审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查找公房管理领域问题漏洞及可能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截至目前,梳理发现公房管理领域6大类、150个问题,完成整改143个,立案16件16人;督促健全完善公房管理领域规章制度19个,让公有房屋在“改旧造新”中焕发活力。(记者 王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