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分享

湖北远安通过案件查办推动治理 大数据提升乡村振兴领域监督质效

2024年05月25日08:09    

“旧县镇茶叶产业规模较大、相对集中,你们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日前,湖北省远安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督导了解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展及遇到的困难。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开展以来,类似的督导每月都要开展一次。

今年4月,远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在全县开展为期6个月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紧盯资金用途、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管理、项目资产运营、项目收益使用等方面问题,对2022年1月以来各级财政资金实施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实施、运营,资金体量大、牵涉范围广、专业要求高,加之掌握信息不对称,监督执纪带有一定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领域风腐问题发生风险。”远安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覃雯雯告诉记者,为化解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风险隐患,促进帮扶项目良好运营,推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开展专项治理中,该县探索借助大数据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

大数据如何助力监督执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发挥作用的是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发改、审计、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的“智慧防返贫监测预警云平台”。这朵“云”集纳了新增低保、特困等重点对象基本信息,同时整合医保、民政等15个重点部门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比对,能实时了解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干部走访帮扶进度,及时跟进农户诉求处理进度等。

“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最大化发挥部门数据在防返贫监测预警上的作用。”覃雯雯说,去年8月,平台通过“产业发展验收数据”与“产业发展计划数据”碰撞比对,发现旧县镇村级产业项目经济效益数据异常,向县纪委监委及相关主管部门分别推送了一则红色预警信息,提示村级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接到预警后,我们发挥‘纪巡’联动优势,请当时正在镇上巡察的县委第三巡察组进行核查。”

经过一周驻点巡察,发现该镇洪家村原村党支部委员、财经委员洪某某违规套取该村蔬菜大棚项目资金用于其他开支,致使相关项目运营管理不善,蔬菜大棚损毁长期未能修缮。洪家村蔬菜大棚损毁,造成该村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最终,洪某某因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旧县镇党委也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等问题,收到纪检监察建议,被责令限期整改。

案件的查办并非最终目的。据悉,远安县纪委监委在案件办结后的几个月里,深刻剖析该案暴露出的问题,做实以案促改,同时加强类案对比分析,查找发现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领域存在的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制度建设薄弱点,督促推动专项治理。

通过案件办理推动一域治理,“智慧防返贫监测预警云平台”也继续发挥着作用。

覃雯雯介绍,平台设有诉求通道,为农户反映问题需求提供便利。纪检监察机关将群众诉求办理情况纳入监督清单,作为各乡镇纪委、各派出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重点,对职能部门政策落实不力、帮扶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各乡镇各单位最大限度纾解农户现实困难。专项治理以来,结合平台的排查预警、诉求筛查以及业务数据比对功能,累计发出预警信息60余条,推动问题整改20个,查处问题1个,处理处分4人。

“‘智慧防返贫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各部门政策落实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领域监督质效。”远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下一步将系统梳理产业项目建设领域廉政风险点,督促相关部门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完善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实见效,为远安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陈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编:王潇潇、薄晨棣)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