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作风正 洱海清

2020年12月02日09:3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原标题:作风正 洱海清

立足职责职能,云南省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将“治湖先治吏”确定为工作重点,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整治“为官不为”,匡正干部作风,压紧压实责任,为完成洱海保护这一重要政治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镜头一】洱海水质变清,海菜花又回来了

大理市双廊镇环洱海民宿林立,用餐时间随意走进一家民宿餐厅,有道菜深受顾客喜爱,这就是大理的特色菜——海菜花。

简简单单一道海菜花芋头汤,几年前却是一道珍贵菜品。海菜花“娇生惯养”,只有在洁净的水源中才能生长,一向被称为水质风向标。双廊镇客栈行业协会会长赵一海对海菜花记忆深刻,他小时候随父母在洱海上捕鱼时,海菜花俯拾皆是,片刻功夫能摘一大把,晚餐就多了一道新鲜佳肴。但后来海菜花时有时无,渐渐少得可怜,甚至一度难觅踪迹。

海菜花消失源于洱海污染。上世纪90年代初,洱海水质富营养化初现端倪,蓝藻开始频现。1996年,大规模蓝藻第一次在洱海暴发,清澈的湖水一去不返,空气中也时常弥漫着腥臭味。“一开始大家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总想着雨季一来洱海就能回到从前。”赵一海说。但记忆中的洱海却没能重现,2003年,洱海第二次暴发大规模蓝藻。

实际上,第一次蓝藻暴发后,大理州就开展了洱海治理,但成效一直时好时坏。上世纪末就开始的治理过程中,采取过禁止捕鱼、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等手段,取得了一些短期效果,但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蓝藻依然没有被消灭。赵一海家族世代生活在洱海边,长辈们曾靠捕鱼和造船谋生,亲历过治理的各个阶段。他说,“治理要求下来我们家都照做了,但是蓝藻还是没能被消灭,尤其是暖冬天气更加严重”。想起当年的洱海,赵一海不禁眉头紧皱。

转变发生在2015年。系统化的洱海治理随即铺开了蓝图。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截污治污工程提速等“七大行动”,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等“八大攻坚战”接连打响,建生态廊道,护万顷碧波,取得良好成效。今年1-5月,全湖水质均达到Ⅱ类,1-7月全湖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赵一海家的客栈紧邻洱海,他看到水质的好转格外开心。他说,“我们老百姓对这个Ⅱ类、Ⅲ类没什么研究,但看到湖水清了,海菜花回来了,我们就知道洱海越来越好了!”

洱海水质的转变,让沿湖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更加丰盈。大理市喜洲镇的乡村,在环湖截污攻坚战中实现了化粪池改造,半年之内就完成了挖窖井、铺管道等工程,一举解决了村民大老远跑公厕的难题。沿湖客栈老板对此更是满口称赞。客栈吃的是“风景饭”,早些年蓝藻污染时,沿湖房间根本要不上价钱。如今通过治理,洱海边微风习习草木生香,从窗口望去无论晴雨都令人心旷神怡。客栈老板收入提高,住店游客陶冶情操,买卖双方都是心满意足。

记者准备离开客栈时正赶上晚餐时间,店里点餐加餐声不绝于耳,“再来一份海菜花芋头汤”的喊声不时从餐厅中传来,客栈老板忙得脚不沾地。

【镜头二】200人次的问责,一举扭转“为官不为”

“拆旧建新、未批先建、私自加层……农村违建治理时刻不能放松,任重道远啊!”谈起沿洱海红线内农村个人建房行为检查结果,大理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马晓磊既惊讶又愤怒。

农村违建是“八大攻坚战”中生态搬迁攻坚战的重点内容。洱海沿岸红线内生态脆弱,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农村个人建房产生的废渣废水,对湖水的破坏尤其严重。红线内农村违建问题频频出现,原因之一就是干部面对矛盾不敢出手,不愿得罪人,个别干部甚至带头违反规定,导致违建现象屡禁不止。推进攻坚战,“为官不为”必须严肃处理。不久,大理市喜洲镇镇长李泽、副镇长赵秋华和挖色镇副镇长王茂荣等被免职处理。

“治湖先治吏”,是大理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作出的决定。追溯洱海治理之路,自蓝藻暴发以来,污染问题就引起了省州重视,但是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固然不乏水文、气候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作风慵懒散也是重要原因。大理州纪委监委驻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春波回忆说,“十八大之前,国家曾几次拨款用于洱海治理项目工程,但是由于许多干部戳一戳动一动,污染严重了就加把火,水质好了一些就放手干别的,导致这些项目进展缓慢。”

再科学的治理,没有各级干部以严细深实的作风落实落地,都只能是空谈,大理州对此认识非常深刻。2016年8月28日,《焦点访谈》栏目对大理市凤仪镇龙王庙箐矿山企业占用公益林区进行采石、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进行了报道,清晰记录下了采石机隆隆作响,将覆盖植被尽数拔起,山下尘土飞扬,污水废水顺着河道流入洱海的画面。更为奇怪的是,采石场负责人表示“我们证照齐全”。这种公然违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的破坏生态行为,直接反映出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很快,涉事的5个单位、18名干部就被严肃问责追究。

“8·28”事件后,大理州纪委监委更加坚定了“治湖先治吏”理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转变过去洱海保护治理以监督建筑物私搭乱建、污染物乱排乱放为重点的做法,抓住造成洱海污染的根本原因多为干部不作为这一关键,确立了整治“为官不为”的目标靶向,制定出台了《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推进八大攻坚战保驾护航。

“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来得及时,效果立竿见影。尤其在生态搬迁攻坚战中,许多应当担起重任的村组干部面对复杂的利益群体,都缺乏动真碰硬的担当,一些村干部带头抢建房屋,甚至一夜之间平地起层楼,影响极其恶劣。检查中发现喜洲镇桃源村53户在建户中,有13户占用基本农田,7户占用洱海滩地,1户占用洱海湿地。喜洲镇人民政府仅上报19户在建户,且未对在建户违法建房情况予以认定处理。查实后,桃源村党总支书记王丕正、村委会主任徐明等村干部分别接受纪律审查,村民口耳相传,违建现象很快得到了遏制。

强问责转作风,铁腕治湖绝非一句空话。2015年以来,大理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洱海保护治理监督检查5000余次,发现问题4000多个,问责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党纪政务处分近200人次,释放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干部落实决策部署再也不拖拖沓沓,洱海治理各项工作堪称令行禁止。

【镜头三】让受处分干部重新站起来,担当氛围更浓

9月21日,12公里的一期洱海生态廊道正式向市民开放。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局长杨游寰带着记者在步道上边走边介绍,“这个廊道整体完工后全长有129公里,从步道到湖岸的15米是涵养水土的湿地,另一侧就是白族特色民居。这个廊道可以说为洱海边生态修复范围划定了红线,对洱海保护意义重大。”

对洱海保护工作如数家珍的杨游寰,几年前却曾因保护洱海不力被问责。2015年起他任双廊镇副镇长,分管环保工作。双廊客栈众多,这让杨游寰愈发小心,时刻紧盯污水处理。但当时新的污水处理厂尚未建好,老厂又容纳不了足够的废水,只能用车运输污水。2016年7月的一天,大理市委检查组来双廊检查洱海保护工作,刚好看到几辆污水车出现溢流,污水汩汩流入了洱海边的池子里。检查组成员现场作出“必须严肃处理”的要求,一个月后处理决定送达单位,双廊镇镇长被诫勉谈话,杨游寰则受到了警告处分。

幸运的是,大理市纪委监委对受处分干部并没有“一处了之”,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干部重新站起来。特别是推出了“召回”政策,让不少干部深受鼓舞。这项政策规定,在干部受轻处分期间,原职务暂停,通过回访教育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动态,综合考虑干部处分期间表现和思想认识程度,处分期满后不仅可以官复原职,也不影响提拔任用。

惩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激励与约束并重,才能帮助受处分干部认清错误,从而更好地继续投身工作。在洱海治理一线,不少受处分干部在组织的帮助之下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成为行家里手,并担任了重要职务,杨游寰就是其中之一。

杨游寰在处分期间表现优异,而且由于悉心钻研洱海治理相关业务工作,期满后他不仅官复原职,还在2017年底接任了双廊镇镇长,两年后更被组织选拔,任命为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局长,曾经跌倒的地方成了进步的新起点。他本人回顾受处分以来的工作状况,也发自内心地感谢组织。“我不贪不占,腰杆就很硬。”他表示,“治理洱海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就要用更勤奋、更高质量的工作来弥补。”他说,自己曾和好几位受过处分的干部交谈,大家心情平静后也都是这个想法。

杨游寰任市洱海管理局局长前,大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琮对他进行了任前谈话,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是一位爱钻研的实干型干部”,张琮说,“说起洱海治理,他现场就画出了双廊镇临洱海的排污管网图,每一个排污口的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这个洱海管理局局长真是选对人了。”

要“拉一把”受处分干部,还要保护敢闯敢试的干部。大理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灵活运用“三个区分开来”,深入了解工作具体情况,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了干部的担当劲头。截至目前,大理市纪委监委共有容错案例9例,其中主动容错8例,个人申请容错1例。不仅如此,还为受到不实举报的8名干部澄清正名。严格监督执纪的大背景下,干部跌倒了能站起,失误了给机会,实干者有出路,能干者受认可,干事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干部担当作为,让环湖截污工程工期实现了3次提速:一期从36个月提速到28-24个月;二期从30个月压缩为12个月;2018年6月30日,大理市截污治污体系实现管网闭合提速运营,提前进入运行阶段。大理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唐定文表示,“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政治担当,找准职能定位,加强监督检查,从严执纪问责,同时要大胆容错,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惩治激励双施双守,“治湖先治吏”成效显著。“我不干谁干、我不上谁上、我不护谁护”的担当精神在大理州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还产生了溢出效应。在大理州脱贫攻坚工作中,干部一扫“一发了之”的慵懒风气,贫困户直夸“干部和之前不一样了!”(记者 董菲晨 转载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责编:扶婧颖、任佳晖)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