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08:5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老百姓评价一名党员干部,总会细数其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一定意义上讲,好事实事就是党员干部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句话告诉党员干部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是为民造福才是最重要的政绩,另一个是检验政绩是看做了多少好事实事。
对党员干部来说,人人都想留下不朽的政绩、永远的政声。而要想干出值得称道的政绩,就得有正确的政绩观作支撑、有良好的政绩作保证。是否树牢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是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直接决定着党员干部的选择和行为。党员干部只有把“群众要什么”和“自己做什么”结合起来,树立久久为功之念,多做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倘若对“什么是政绩”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跳不出“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追求政绩的实践必然会脱离正轨。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检验政绩的标准,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是有力牵引。很多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作为最大价值,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心碑。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认不清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领导满意”作为干事创业的着力点,结果自以为迎合了“领导喜好”,却让群众很不满意。比如,一些地方的“景观工程”“面子工程”,远离了民生,也背离了民心。
一定意义上讲,好事实事做得越多,党员干部的政绩就越大。然而,追求政绩除了要讲数量,还要讲质量;不仅要上惠民项目,更要看实际效果。山西省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创造了“右玉精神”。这其中的实事看似只有植树造林这一件,却惠及几代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还有焦裕禄治兰考盐碱、谷文昌治东山风沙、李保国治太行山贫困……他们做的实事好事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成为永远的政绩。事实上,政绩有潜绩和显绩之分,那些立竿见影、惠及民生的显绩,值得肯定;那些勇于做铺垫性工作、利于千秋伟业的潜绩,更加值得颂扬。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判断党员干部的政绩,需要各级党组织的考核,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考量。“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为民,谁一心为己,老百姓看得真真切切。那些“刷白墙”“漆荒山”“凑数字”的假政绩,不都在人民群众面前现了原形吗?是否是好事实事,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评价政绩看似很复杂,但只要用民心民意一称量,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造福人民。走过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人民都永远是我们党的中心词。“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创造政绩,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为民办事,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多做实事好事。唯有如此,才能让政绩印在群众的心坎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桑林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