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俯下身子 融入群众

沈小平

2019年08月13日09:0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俯下身子 融入群众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

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人民群众总能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力量。“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工作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只有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确保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进而赢得人民群众拥护。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执政之后,环境、条件大大改善,这为党联系群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容易在作风上发生变化。现在,少数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与群众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有的总认为自己比群众站得高,懂得多,耻于向群众求教;有的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等等。这些风气都要不得,也正是这些风气,一点点侵蚀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忘了本乃至变了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智慧的增长、工作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心中有扇门,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放下架子,融入泥土,和群众同围一张圆桌、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水,虚心求教,群众这个老师才会掏心窝,“开小灶、传真经”。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475天,忍着病痛的折磨,对全县149个生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治理“三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求实的作风,非常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唯有真正俯下身子,融入群众之中,在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才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想出真招。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人民群众是勇于创造、富于创造的群体,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40年来,从包产到户的探索创新,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再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群众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演绎最鲜活、最生动,也最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鼓励群众的创新创造,广泛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并紧紧依靠群众的创造实践,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基层是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实践证明,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工作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每个环节,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闭门造车”“唱独角戏”,难以作出科学决策,更难以在群众中得到落实。要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土壤,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前进动力,同人民一道把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谁来评判、以什么标准评判,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以及工作中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我们,干工作要扎下去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监督和评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搞闭门造车、体内循环。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只有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给那些“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的人开出药方:“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这帖药方今天仍然管用。只有丢掉“官气”,沾点“土气”,承接“地气”,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的心坎里去,我们党方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蓬勃向上的巨大能量。

(责编:王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