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傅奎
2018年09月30日09: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实事求是,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同时,纪检监察工作是个细活,坚持实事求是关键要强化精准思维。这一工作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特点,将实事求是原则鲜明地确立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将精准思维确立为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方法和行动遵循。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精准思维、“细活意识”,严明标准、严格程序、严细操作,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精准把握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最直接的依据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用好政策尺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工作质量的高低。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始终紧跟新时代步伐,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思践悟,及时准确掌握了解最新政策要求,精准有序推进工作。一要把政策尺子握牢。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以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为标尺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坚决防止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胆子大,拍脑袋决策、凭惯性执纪,脱离政策规定另搞一套,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执纪执法依据。二要把政策要义悟透。学习政策规定要钻进去、悟透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摸清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短板,加强对政策核心要义和关键要求的理解和思考,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学懂悟透,用于指导工作。三要把政策尺度搞准。做到一是一、二是二,精准按政策要求操作,不随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不搞层层加码、任意变通。
为帮助纪检监察干部精准用好政策尺子,防止跑偏走调,近年来湖南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省委“约法三章”出台后,及时召开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电视电话会议逐条解读。每当中央纪委有新部署,就在第一时间组织培训班,把中央纪委的最新要求贯彻到基层。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执行政策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以及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比如,在全国较早启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今年深化调整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始终将治理矛头对准扶贫领域,强调把拔了的“毛”还回去,三年退还群众资金1.72亿元,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获得感。近期,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中提出的一些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湖南在对省广播电视台进行巡视整改督查工作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将讲政治贯穿于办台全过程,落实到节目策划、制作、编排各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断增强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把“广电湘军”的品牌擦得更亮,当好文化强省的领头羊、先行军。
精准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天职。但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中央纪委一再强调,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是一、二是二,有老虎打老虎,有苍蝇拍苍蝇,正风肃纪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巡视巡察发现什么性质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审查调查查证多少问题就处理多少问题,监督执纪应该适用哪种形态就适用哪种形态,决不能主观片面,不能随意放大或缩小。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是否精准有力。工作中综合运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日常监督、派驻监督等方式,强化与审计、财政、公安等机关和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问题的全方位扫描,提高问题洞察力和“分辨率”。
一是在深刻把握政治生态基础上精准发现问题。通过历史、联系、发展、辩证地看一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情况等,对地方政治生态形成清晰认识,以上看下、以小见大,一针见血地抓住影响政治生态的关键问题。湖南在推进作风建设过程中,紧紧盯住红包礼金、酗酒斗酒、圈子文化等痼疾顽症,不走神、不散光,持之以恒往深里抓、实里做,在促进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推动全省政治生态不断好转。二是在重大腐败案件、责任事故中精准发现问题。重大腐败案件、责任事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地方或单位普遍性问题的集中反映。工作中,湖南在加大对这类问题查处力度的同时,注重举一反三,运用监察建议等方式,要求相关单位和地方正本清源,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比如,湘西花垣朱朝水土保持项目层层“拔毛”问题发生后,及时督促省水利厅及其他涉农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完善了资金管理制度。三是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现代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手段,为实现信息即时互通共享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精准发现、精准识别问题变得不再困难。近年来,湖南针对扶贫领域信息壁垒过多、资金跑冒滴漏严重的问题,建设了“互联网+监督”平台,涉农项目资金在网上“一目了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平台大数据比对分析功能,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监管情况的再监督。平台运行仅半年,市、县两级就对发现的疑似问题线索立案查处48起,处理795人,责令整改6150起,农村基层造假行为以及“雁过拔毛”式腐败明显下降。
精准执纪审查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正义的事业,也是复杂的斗争。事业的正确性、正义性,决定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该干的坚决干到底;事业的复杂性、艰巨性,则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政策策略。决不能因为事业的正义性,就忽视手段的正当性。
精准执纪审查,一要客观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有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处理,问题是什么情况就客观呈现什么情况。所有问题有事例、有数据,见人见事,不能搞主观臆测、“合理推断”,更不能任性妄为。湖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严格按监察法规定的28个“可以”审慎使用权力,严格留置措施使用实行全省“一支笔审批”。二要注重程序。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严格的程序是确保权力得到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湖南一边推进工作,一边完善制度,对照监察法和监督执纪规则,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程序性规定。审查调查从初核、谈话、讯问到留置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实行一事一批、一人一批,严禁偷工减料、打擦边球行为,有效减少了各种不规范的执纪执法行为。三要安全文明。将严格依纪依法执纪审查与安全文明执纪审查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使执纪审查的过程真正成为展示纪检监察队伍良好形象、为纪检监察工作争光“加分”的过程。
精准定性处理
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精准思维,最终必须落脚在精准定性处理上。定性处理是否精准,能否让人心服口服,直接影响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是衡量工作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尺。
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对违纪违法问题作出恰当处理,确保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一是事实要清楚。坚持按证据说话,查清了几个问题就是几个问题,证据呈现的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不夸大不缩小。用证据说话,从审理阶段就严格把关,坚决将无效证据剔除出去,确保证据链完整、严谨、准确,经得起法律、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二是定性要准确。严格用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的标尺衡量违纪违法的事实,把握好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对案件性质作出准确判定,防止适用不当、尺度不准、畸轻畸重。三是处理要恰当。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考虑错误性质情节、后果影响、认错悔错态度等因素,区别不同情况精准妥当作出处理,最大限度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特别是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类性质的问题处理要基本均衡,决不能以人划线,厚此薄彼、时轻时重。去年湖南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处分党员干部52683人,对4名厅级干部作出“断崖式”处理,没有一人申诉,有效达到了惩戒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