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我是党员我是标杆”  

——记察雅县吉塘镇雪通村共产党员向巴次成

2018年05月17日15:40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我是党员我是标杆” ——记察雅县吉塘镇雪通村共产党员向巴次成

  今年57岁的向巴次成,在察雅县吉塘镇雪通村有许多身份:在手艺人眼中,他是制靴专家;在创业者眼中,他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在群众眼中,他是党员中的标杆,是为村民服务的贴心人。

  向巴次成,原是吉塘镇亚许村的村民。1997年,因扶贫搬迁到了新组建的扶贫搬迁新村——雪通村。同年,他被选为雪通村村委会副主任;1998年,担任村委会主任。

  然而,雪通村是1997年新组建的全镇最穷的特困搬迁村。村民家庭底子薄,少数群众生活十分困难,需靠各级党委、政府及民政部门救济维持。

  穷则思变,向巴次成也不例外。

  雪通村的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植业的自然优势,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生长。向巴次成借助自然优势,积极为雪通村谋福利,搞种植养殖、组织外出打工、挖虫草……一步步,村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如今,雪通村育有经济林木180亩,种植青贮玉米80余亩。

  2002年,向巴次成自筹3.7万元成立了吉塘镇康巴民族服装厂(前身为吉塘镇藏靴厂),带领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启了通过制作藏靴来创业的梦想。

  向巴次成是当地少有的制靴专家,他家以缝制做工考究、经久耐用、御寒美观的手工藏靴而远近闻名。13岁时,他就在父亲身边打下手,跟着父亲学着制作藏靴,从小就逐渐掌握了这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技能。

  起初服装厂只有8名工人,年制作藏靴300多双。藏靴均为纯手工制作,做工考究、精细耐用,颇受顾客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2005年,察雅县政府帮向巴次成解决了厂房扩建问题,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一心想把藏靴制作手艺传授给更多人,他无暇顾及销售,资金被合伙人骗走,藏靴厂被迫关闭。

  2009年,在吉塘镇农行的帮助下,通过小额贷款3万元,向巴次成重新办起了自己的加工厂,继续藏靴制作梦想。

  为了让这种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并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2016年5月,服装厂吸纳了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帮,使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

  2017年初,向巴次成积极筹措资金20万元,将厂房进行了改造,添置了7台缝纫机,购买了办公设备,增加了藏装、藏式储物袋、卡垫等多个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线,产品质量上乘、外观精美、颜色亮丽。产品销往昌都市、那曲市各县以及四川甘孜州,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喜爱。

  截至2017年底,吉塘镇康巴民族服装厂已生产藏装600余套,藏靴500余双,卡垫300余对,现在一套藏装市场价2600元,藏靴500元,藏垫24元,年销售额达40余万元,纯利润达10万元,平均每名建档立卡户增收6000余元。

  2002年7月,向巴次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誓言就是“我是党员我是标杆”。同年,向巴次成担任雪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于2013年9月转正成为乡镇公务员。

  转正以来,向巴次成从来没有对村里的事情松懈过,反而更加努力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察雅县吉塘镇农行营业所的帮助,为村里39户担保贷款。

  2013年底,向巴次成申请新建水泥桥。2014年初,雪通村水泥桥建成。同年3月他带领大家开办了村集体水泥砖厂,9月正式投入生产。

  2016年,为加快打赢雪通村整村脱贫攻坚战,在吉塘镇政府的帮助下,向巴次成组织群众盖了新牛棚,并将统一购置的花白奶牛交由村里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饲养,所得收入集中分给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动力。(记者 陈志强)

(责编:张恬恬、杨丽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