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深入反腐:整治“老病灶”扼制“新病毒”

2018年03月09日09:29    来源:宁波日报

原标题:深入反腐:整治“老病灶”扼制“新病毒”

  反腐年年抓,新年开新篇。看了宁波市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相关报道,对其中一段话印象特别深:“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病灶’,坚决扼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新病毒’”。以“老病灶”“新病毒”形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存在的各类问题,可谓形象生动,切中时弊。

  “病灶”与“病毒”,原本是医学名词。“病灶”,是指“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其可怕之处在于经常“惹事生非”,引发远隔器官的病变;“病毒”,则如过街老鼠,人人皆知,这里无须赘述。笔者理解,反腐语境下所指的“老病灶”,应该是那些经过长期治理,在现阶段依然顽固存在、反复发作的“老毛病”,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种种顽症;而所谓“新病毒”,应是那些随着形势变化,以“新面孔”出现的作风和腐败方面的“新病种”,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些地方冒出的“为官不为”和“一桌餐”“电子红包”等新问题。

  正风反腐,先治理“老病灶”,还是先扼制“新病毒”?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很紧迫,也都耽误不得。现实中,有些“老病灶”不解决,很可能就会成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有例为证:据中纪委官网通报,2017年全国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受处理的有7.16万人。排在前4位的是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公款吃喝,人数分别为1.9万、1.2万、1.13万、1.01万。这四类问题可以说都是“老毛病”,可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在上面“栽跟斗”?这说明,当下治理“老病灶”的劲头不能松、力度不能减。

  从另一方面看,如对各种“新病毒”不及时关注、重视和解决,就有可能发展成“流行病”。年前,一则《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帖文在微信圈疯传,引发社会共鸣。此轮流感缘何来势汹汹、迅速传播?追根溯源,恐怕既与人们重视和预防不够有关,也与缺乏扼制“新病毒”的有效药物有关。作风和腐败问题,何尝不是如此?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不抓住,不及时拿出管用的治理办法,“病毒”就会肆意蔓延开来,祸害更多的人。持续推进正风反腐,对各类“变异”的歪风邪气,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治理“老病灶”也好,扼制“新病毒”也罢,前面均冠以“坚决”两字,充分体现了我市正风肃纪、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有腐必反、驰而不息的一贯要求。具体举措上,我市提出“坚持一手抓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一手抓制度建设、文化涵养”“始终保持‘惩’的威慑、加大‘拍’的力度、强化‘制’的约束,内外并举强化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等办法。应该说这些“药方”靶向是清晰的,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关键要看能否“落细落小”、落到实处。重拳、高压、精准治理之下,反腐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才能真正得以巩固和发展。

  治病,重在治本,难在治本。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讲究“固本培元”,长远看,保持党员干部队伍肌体的健康,也要注重“固本培元”。“固本”,就是要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解决好压力层层递减现象,促使每一个责任主体种好“责任田”;“培元”,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纪律建设,注重未病先防、抓早抓小,注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促使党员干部增强敬法畏纪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不碰法纪红线,恪守行为底线。

  治理“老病灶”与扼制“新病毒”,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重要抓手,好比一个货郎担的两头,不能顾了这头忘了那头,重了这头轻了那头,必须统筹兼顾、同步治理。而要取得“药到病除”之功效,也应发挥好“两种作用”:一个是要不断提高“医者”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担当精神,再一个是要充分运用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如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当会如愿而至。(陆 仁)

(责编:实习生王珂园、姚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