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

公车标识虽好,但绝非一劳永逸

2017年08月22日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公车标识虽好,但绝非一劳永逸

  剑指“车轮腐败”的公车改革启动以来,公车管理和使用越来越规范,公车私用现象得到遏制。近来,黑龙江、四川等地再出新举,纷纷对公务车车身喷涂统一标识,相当于给公车贴上醒目标签,方便群众辨别其身份,对不正之风进行举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20个省份启动了这项工作,舆论对此给予好评、抱以期待。

  曾几何时,相当一部分公车成为领导干部接送孩子的专用座驾、衣锦还乡的标配、身份地位的象征,“车轮腐败”备受诟病。多地对公务用车实施标识化管理,给每辆公车亮明身份,并喷涂监督电话,将公车置于阳光之下,保障了群众对公车身份的知情权,对于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震慑。从实践来看,公车有了明显标识,是主动开门欢迎监督的积极表现,是从制度上限制公车私用的必要手段。网友用“随手拍”的形式记录下身边的公车私用并举报,对“公车腐败”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如今在一些高档消费场所、饭店、会所门口,已经难觅公车踪影,这得益于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氛围,也得益于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的监督方式。

  但是,公车贴“身份证”并非根治公车私用的良方,也绝非一劳永逸之举。究其原因,一是公车即使贴上醒目标识,但是否属于私用,仍然很难区分。公众对公车使用情况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公务车呼啸而过,为公事还是以公车干“私活”,不得而知。即使是停靠在宾馆旅店或者旅游风景区的公车,一般群众也很难辨别出是否在执行公务。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餐饮娱乐场所出于利益考虑,服务相当“周到”,将公车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或者安排偏僻地方停靠,以此躲避监督。其三,给公车一个“身份证”是好事,也将激发群众监督热情,但如果患上“执行无力症”,群众举报之后如同“泥牛入海”,久久没有回应、不见查处和问责,即便每辆公车贴的标识再大、再显眼,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反而会消解群众对正风反腐的信心。

  要彻底消除公车改革中的顽症,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归根到底,公车私用的病根在于“人”。让公车不再私用,必须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摒弃侥幸心理,划清公与私的界限。同时,以滴水穿石之功把纠正“四风”一抓到底,对于违规使用公车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并且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任,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力求正本清源、不留隐患。当前,需进一步丰富公车监管方式,建立实时监控平台,对公车实行全程监控、全程留痕,既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公车使用情况,又能采集到违规使用公车行为的“铁证”。同时,加大公车信息的公开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针对投诉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实行百分百回访评价。如此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公车私用定将一去不返。(云南 郑端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责编:程宏毅、杨丽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