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反腐大片热映,网民怎么理解“永远在路上”?

周婉娇

2016年10月20日10:27    来源:中青在线

原标题:反腐大片热映,网民怎么理解“永远在路上”?

“这名字一股80年代摇滚的味道,片子主旨则非常小清新:不忘初心。”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后,网友“PT呢”如是评价。

这部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专题片从10月17日晚开播,已播出《人心向背》、《以上率下》和《踏石留印》3集。从开播就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茶余饭后,人们热衷于讨论,这一次,中纪委上头条的“姿势”有几许颠覆意味。

对于很多人而言,“阵容”强大是这部片子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毕竟,仅第一集《人心向背》中,从副国级干部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到省部级老虎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曝光的落马高官就达到12个。另有中纪委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人士数位。

其次,片子披露了大量贪腐细节,记录了一些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其中,一些官员现身说法,对着镜头忏悔,坦承自己知法犯法、心口不一,存在双重面具。

惊人的犯罪事实与深刻的认罪反思,过往极尽奢靡的生活与现下朴素暗淡的衣着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不少网友直呼震撼。

例如,“独占军区招待所,两个保姆和两个厨师两年多的薪资达到百万”,这是周本顺。“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这也是周本顺。

“一只翡翠手镯价值1500万,光清理工作就需要十几天”,这是白恩培。“我悔恨,共产党多年培养的省委书记,怎么变成这样子,我给党组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这也是白恩培。

“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3979.8万元”,这是李春城。“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也是李春城。

网友“鹅妹子嘤journey”感慨道:“《永远在路上》看得我十分惊讶,没想到会有这样直接暴露反腐阴暗面的片子,我党果然非常有决心。看着那些人在镜头前痛哭流涕的忏悔,再想想他们曾经作威作福的嘴脸,人生大起大落也就不过如此了。”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樊大彧认为,在大众面前撕开贪腐官员的真面目,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如果说严惩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全面披露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樊大彧说。

反腐大片热映,网民的心理也在产生变化。起初,“抱着一窥大老虎现状和秦城监狱内饰”这一八卦心态围观的网民不在少数。但随着曝光的细节增多,也愈发触目惊心,观众的心情也逐渐沉重,甚至不安。

《永远在路上》对贪腐现象的深刻揭示,让公众再次认识到了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在“一个贪官抓起来,千百个贪官爬上来”的担忧下,反腐也凝聚了更多的共识和民心。从网民观点来看,越来越多的民众正在从反腐的看客变为有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意识的支持者和监督者。

网友“亦品仙”直言:“‘永远在路上’意思是明确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依法、廉洁用权。”

网友“江覆”表示,希望中央反贪反腐坚持下去,加大力度惩治这些丑恶现象,让奋斗的人不再失去希望,社会不再失去公平。

部分学者则将目光放到了片子之外。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鑫指出,人性的复杂性在此表现无疑,但背后的制度缺陷也不容忽视。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副教授赵光勇认为,人性的虚弱经不起权力的诱惑,需要制度的设计去对抗人性的弱点。贪腐应是一个法律问题,不要将其道德化。人性无善恶,制度有好坏。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张国军则指出,反腐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要警惕,反腐必须制度化,否则权力将借由反腐愈加集中,民主法治愈加遥遥无期。

还有分析人士称,以从严治党为主题的六中全会即将到来,这部片子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一次对人民的 “宣誓”。(策划:王帝)

(责编:高雷、李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