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好家风,伴我行”传统家训文化校园、社区体验活动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江苏省首家社区家训文化体验场馆——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水西门社区的“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也在当天正式向市民开放。
今年5月,南京市纪委深入挖掘南京本土廉洁文化资源,联合省内外十多家媒体共同推出“家风隽永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宣传月活动,集中讲述20多个南京优秀的家规家训及家风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大南京传统家规家训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自觉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在接下来5个多月的时间里,主办方将大力推动家训文化宣传活动向校园、社区等基层单位延伸,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返璞归真,推出家训文化体验“四部曲”
“遗子以经不以金”,“忠信孝悌,勤苦自立”,“友恭传家,诗书继世”,“以义取利,义在利先”……在今年五一、端午期间,南京市纪委推出的一篇篇“老南京人”治家教子的家训箴言,激起了党员干部与市民群众对传统家规家训的浓厚兴趣。
据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挖掘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目的就是给今人涵养清正家风以有益启迪。“南京传统家规宣传月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了,但面向社会大众的家风家训文化推广工作才刚刚开始。‘好家风,伴我行’传统家训文化体验活动,重点在互动体验,鼓励社会各个方面都参与进来,既用心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从中找到激活家庭和个人幸福的密码。”
“好家风,伴我行”传统家训文化校园、社区体验活动从6月初开始,至11月份结束,共分为“听家风、读家风、赞家风、传家风”四部曲。
趣味“家风课”,传唱新编“三字经”童谣
“好家风,代代传;教儿俭,司马光;劝子勤,曾国藩;邓廷桢,禁烟片;周总理,守清廉;家风美,子孙贤;国与家,共发展。”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学项目团队老师为孩子们创作的一首家风“三字经”童谣。
当天下午,作为“好家风,伴我行”的首场校园体验活动,建邺区南湖第一小学的30多名学生与部分家长在教室里共同上了一堂“家风课”。
课堂上,南师大国学研究团队的张念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晚清名臣曾国藩、清代两广总督邓廷桢、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的家风故事。“老南京”邓廷桢召开族人大会,严惩吸食鸦片的孙子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受触动。“‘清白做人,自强不息’,是邓廷桢的家训,100多年后的今天,南京的邓氏后人还在坚守,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牢记在心!” 张念老师说道。
“我的家风就是孝顺父母,学会感恩”,“爸爸妈妈都很勤劳,很有爱心,他们是我的榜样”……在课堂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家风感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家风的涵育,既要有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父母长辈的以身作则,也要让孩子们更多地接受传统家训文化的浸染、洗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早早种下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遵规守纪、正直廉洁的种子,让好家风伴随孩子们一路成长。”市教育纪工委书记鲍雅娟说道。
共建共享,街坊邻居自己的家风教育基地
活动当天,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水西门社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并向市民群众开放。这也是全省首家由社区精心打造的传统家训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基地。
该教育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由清风长廊、家规家训展示馆、莫愁家风主题书画展馆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家规家训展示馆内又分成“大道之行”、“继往开来”、“见贤思齐”以及“正心齐家”四个篇章,集中展示古代名士、老一辈革命家、省市先进典型及街道社区好市民自己的家规家训。
“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代经典的家风家训家规,同时,也要观照现实,把现代家庭中体现真善美的家风家训与感人故事整理、提炼出来,以进一步丰富家风传播与建设的‘资源库’。”莫愁湖街道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彬说,“这也是想让街坊邻居明白,家风建设并非遥不可及,其实,它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点滴生活里。”
据了解,近3年来,南京持续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一共涌现出了309个南京“最美家庭”。在本次“好家风,伴我行”传统家训文化体验活动中,主办方也将组织开展“最美家庭讲家训”巡讲活动。“‘最美家庭’的家风都是向上向善的,是新时期良好家风的典型,我们将进一步用好这个精神富矿。”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传承家风文化,贵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相信通过大家的携手努力,一定能够助推涵育新时期清正家风,进而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南京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