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手抓从严监管 一手抓从实激励

湖北黄石市打出从严治吏组合拳

2016年05月06日15:0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一手抓从严监管 一手抓从实激励

“为激励全市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履职尽责、主动担当、干事创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按照市委要求,在深入开展不履职尽责问题专项整治的同时,对履职尽责优秀的干部将定期通报表扬。现将12名履职尽责优秀干部和2名不履职尽责干部通报如下……”

每逢周一,湖北黄石当地媒体上,都会醒目刊播《中共黄石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通报》。一份通报里,两样精气神。履职尽责优秀干部和不履职尽责干部同一时间被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是真担当还是不作为,干部群众一目了然,已然成为观察黄石一周吏治生态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黄石建立履职尽责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以每周一报的方式公开发布通报,现已连续发布12期,将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紧密结合起来,为整肃为官不为、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良好作风定向把航。市委书记周先旺说:“贯彻‘三严三实’精神,落实‘四种形态’要求,就是要坚持一手抓从严监管,一手抓从实激励,打出从严治吏的‘组合拳’,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

如何把管理监督挺在最前沿?

关于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将其生动描画为“四类先生”:一是“两不先生”,政治上不强,也不踩“红线”;二是“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滥竽充数,较不得真;三是“撞钟先生”,懒政、惰政、怠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四是“好好先生”,什么都说好,就是不履行职责。

为了警醒这些“四类先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黄石统筹用好履责通报、“召回”管理、追责问责、教育提醒等举措,把最严的组织监管措施挺在从严治吏的最前沿。

“干部‘召回’,是干部回家、党性回家、心灵回家。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被‘召回’,都是往家里走,大家要积极面对、认真整改。”在全市首批“召回”干部集中训导班上,市委书记周先旺与干部们谆谆谈心。去年5月,黄石在全省率先出台《对不履职尽责市管干部实行“召回”管理暂行办法》,对有令不行、执行不力、不思进取、甘于落后等10种不履职尽责和为官不为情形的干部一律进行“召回”管理,促进问题干部向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两为”干部转变。

坚持试点先行,黄石去年5月初,由西塞山区率先“探路”,出台《关于在加强干部日常监督中实行干部“召回”集中教育管理的试行办法》,对31名因违纪被处分、为官不为被问责、负责的重点工作考核排名末位、推进工作不力的干部实施了“召回”集中教育管理。针对“召回”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意识、纪律观念、履职能力等方面的短板,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训导,内容涉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形势教育、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教育、行政规范教育、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5个方面。同时,通过谈心谈话、心理疏导、团队拓展、组织生活会、集中评议等环节提升“召回”干部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西塞山区成功试点后,“召回”管理在全市进行推广。去年7月初,黄石举办了第一期“召回”管理干部集中训导班,对56名干部进行“回炉淬火”,其中处级干部19名,科级干部37名。

在干部“召回”管理期间,一方面进行集中训导考察,通过一张学习情况记录,重点检查学员出勤情况和学习笔记记录情况;一份个人问题清单,召开组织生活会,学员对照问题清单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班级管理组对学员发言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一次考察谈话,按干部管理权限,市、县两级组织部长与“召回”干部进行谈话考察,看思想转变情况;一篇个人整改报告,每人提交一份整改报告,班级管理组进行评价打分。另一方面实行单位跟踪考察,集中训导结束后,由“召回”管理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跟踪管理考核干部的工作表现,主动沟通交流,及时关心指导。主要负责人每月与其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组织部门结合“召回”干部集中训导期间及所在单位反馈意见,对整改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对整改情况较好的,按原任职务继续任职;对整改情况不佳的,采取组织处理措施。

今年1月,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作风漂浮、敷衍应付、落实不力等问题,全市又“召回”了56名履职不力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长。通过市本级举办集中训导班,并指导各县(市、区)同期举办轮训班,市县两级上下联动,累计训导“问题干部”210名。什么时间不作为就适时“召回”,什么工作上不去就随时“召回”。以集中训导来促进“召回”对象参学提标、训导提能、反思提质、重塑提效。

针对为官不为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干部,黄石紧紧扭住追责问责这个“牛鼻子”,坚决按照干部能上能下政策规定予以组织调整。今年2月22日,市委对市口岸办和黄石港口集团有关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进行了专题通报,市商务委主要负责人被诫勉处理,市口岸办、黄石港口集团主要负责人被就地免职。以此次通报为发端,全市各地各单位各部门拉开从严问责处理之“弓”,一批因安全生产履职不给力、创卫工作尽责不细致、招引项目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被调整岗位、交流轮岗甚至就地免职。下陆区政府副区长向团结,在负责东方大道项目建设中,因领导不力、缺乏担当、办事拖拉,导致该道路多年未能贯通,已被有关部门严肃追责。原黄石港区黄石港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伟,因连续两个月创卫工作考核排名全区倒数第一,被调离工作岗位。原阳新县编办主任邱长星,因执行编制管理政策不严格,存在违反规定为亲属及他人谋取利益的问题,已被立案调查。近日,黄石综合运用履职尽责考核结果,13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被组织调整。

如何防止干部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把好“抓早、抓小、抓苗头”这一干部管理监督的首道关口?黄石严格落实教育提醒相关制度,去年以来,共谈话提醒、函询、诫勉市管领导干部175人,确保让干部随管理监督成长,让管理监督伴干部一生。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少党员干部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时纷纷提到:感谢组织对自己的从严教育提醒,这一举措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这样的价值取向,在如今的黄石,已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里。“无功无过就是罪,无为无能就是耻”的鲜明导向,强力推进不履职尽责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让庸官、懒官、混官没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共对68名不履职尽责干部进行了通报,其中,有8人被给予免职处理,1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6人被诫勉处理,4人被立案调查。

怎样把激励关爱落到最细处?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同时,黄石注重从实激励关爱干部,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精准运用导向激励、政策激励、表彰激励、情感激励等措施,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加油助威。

贯彻好干部标准,落实“注重生态,执行力强”要求,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公道正派、胸襟开阔、严于律己的优秀干部被选拔担任县乡党政正职。突出实绩导向,围绕发展主战场、改革主阵地、基层主渠道,把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基层一线岗位有突出业绩的,作为干部调整和班子配备的重点。在近年调整的市管干部中,来自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优秀干部占比达23.4%。

黄石完善从基层一线遴选和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机制,将一大批履职尽责有为、敢于担当负责的优秀干部选派到基层一线砥砺磨炼、增长才干,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彰显。去年以来,全市先后选派120余名优秀干部到县(市、区)、乡镇(街道)、信访部门、金融系统、重点企业等挂职,推动干部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交流锻炼,有力加强了干部队伍的源头储备和系统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黄石市对履职尽责的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干部进行重点选拔培养,有效打通了基层干部茁壮成长的快速通道。一方面,市委制定出台《关于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和选拔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指导意见》,按照招录公务员、解决事业单位编制、遴选进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3个重要途径予以跟踪培养,拓展了优秀村(社区)干部的成长空间,其中,全市每年遴选10名优秀村(社区)主职干部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市委出台对乡镇(街道)党政主职干部进行重点跟踪培养的实施办法,按照“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比党性、比贡献、比作风”的择优细则,全市每年选拔5名乡镇(街道)党政主职干部进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打通了优秀乡镇(街道)干部的晋升通道。

去年,黄石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试点实施金牌“领头羊”工程,计划在3年内培育100名金牌“领头羊”,从中公开选聘事业单位人员30人,再从中选拔3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大冶市茗山乡晏庄村书记、主任柯才胜,保安镇农科村书记、主任王能干等33人被评定为首批金牌“领头羊”。这一举措不仅让工作业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有了畅通的晋升渠道,也让其他村(社区)干部看到了希望,有了学习的标杆,全市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还地桥镇土库村村支部书记吴正全感慨道,金牌“领头羊”既是荣誉,更是动力,只有沉下身子,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金牌“领头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石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导,通过表彰激励这一杠杆撬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近年先后推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刘伦堂,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肖明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模范,被誉为黄石独有的“群星现象”。把通报表彰先进的基点放到推进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表现优秀的人与事上来。今年以来,在连续通报的名单中,不以职位高低论英雄,而以业绩突出论优劣,既有本职工作“零失误”的,也有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既有扎根于省园博园建设工地的,也有在创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

西塞山区十五冶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张末元,积极投身创卫工作,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今年3月,在和同事一起清理枣子山沿线垃圾时,为清理高墙上一处卫生死角,爬上近3米高的围墙去捡垃圾,不慎摔伤头部。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还带头为社区一名因病需要做手术的12岁小姑娘捐款,并且多次上门看望。张末元的先进事迹在《履职尽责情况通报》第8期刊载后,干部群众纷纷点赞,也带动了社区居民参与创卫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针对少数干部不适应新常态、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等问题,黄石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走进干部心灵深处,帮助干部健康成长。建立干部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通过举办全市性的心理专题讲座、干部夜学研讨班等方式,帮助300多名心理负担过重的干部走出了心理阴影,回归到正常生活。健全干部分层分类谈心谈话机制,通过市委书记约谈、纪委书记访谈、组织部长恳谈等多种方式,准确掌握市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完善干部走访慰问机制,重点对思想有疙瘩、工作有情绪、作风有抵触、生活有困难、廉政有反映的干部逐一上门走访,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共对100名重点对象进行了专项走访,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1150件。

某社区主任因违规操办子女婚宴并收取礼金,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召回”管理。得知自己上了“召回”的“黑名单”后,他思想包袱很重,一度心灰意冷,多次感叹“压力太大,不想干了,辞职算了”。集中训导期间,组织部门负责人多次找他沟通思想。通过不断地谈心交流,他逐渐敞开了心扉,解开了思想疙瘩。他说:“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爱护,组织没有嫌弃和抛弃我,我要好好珍惜机会,争取将功补过!”学习结束回归工作岗位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积极投身创卫、综治等中心工作,每天利用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深入街头巷尾维护社会秩序,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常思己过,日省吾身;不忘初心,蝶变重生。”不少在关爱激励中改过自新的干部感喟不已。

每周一报新风劲吹。正是有了从严监管与从实激励的双轮驱动,从严治吏这道考题,黄石的答卷有了良好的开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旻说:“从严治吏永远在路上,既严又实的政治生态建设没有休止符。打出严实‘组合拳’,根本目的在于抓改革、促转型、谋发展,组织工作必须敢于作为,也能够大有可为。”(通讯员 黄祖轩)

专家点评

“严上硬管真下”见真章

周青山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监督?湖北黄石在“严上”“硬管”“真下”三个关键环节下功夫,推出两手抓的“组合拳”,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其做法值得借鉴。

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选贤任能,必须导向鲜明、从严把关,才能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黄石贯彻好干部标准,落实“注重生态,执行力强”要求,突出品行导向、实绩导向、基层导向,从严把好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选拔任用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强化“无功无过就是罪,无为无能就是耻”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

从严治吏,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基础在管。只有开启干部管理监督全天候的探照灯,让“硬管”时时都在、处处都在、事事都在,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黄石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四种形态”,统筹运用履责通报、“召回”管理、追责问责、教育提醒等措施,切实把从严管理监督挺在最前沿,让干部随管理监督成长,让管理监督伴干部一生。特别是紧紧扭住问责这个“牛鼻子”,公开曝光查处市口岸办和黄石港口集团有关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就是一个释放“失责必问”强烈信号的风向标。

身为干部,“干”字当先。只有对那些庸官、懒官、混官猛击一掌、当头棒喝,果断采取调整岗位、交流轮岗、免去现职等组织处理措施,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效应。近日,黄石综合运用年度履职尽责考核成果,对13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市管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有力推动了干部队伍能上能下。下一步,还要在“能下”“真下”上动真格、见真章,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流程,畅通“下”的渠道,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和制度机制。

(作者系黄石市基层党建研究所专家组组长、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