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级党委和纪委正在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从实际情况看,落实第一种形态,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这几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难在哪儿?难在要跟自己熟悉的人经常“红脸”,难在敢于得罪人。现在,一些领导跟干部谈话,开口就声明是上级党委或上级纪委委托的,从不说是自己主动的,忙着把自己摘干净;一些党员干部明明听到情况反映,在背后议论得挺起劲,但当着同志的面儿却从来不说,也不向组织反映和说明;不少党员干部“自我批评谈情况,批评他人提希望”,“歌功颂德于厅堂之上,窃窃私语于密室之中”。难怪有人这样形容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状态: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是责任意识不足,“老好人”思想作怪,不敢担当。要知道,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倘若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娱乐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性缺位或者流于形式,就谈不上抓早抓小,及早预防,也就难免出现“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尴尬局面。
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关键还得带点“锋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的战斗力来自复杂政治生活的磨炼,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斗争。只有真刀真枪、直指问题要害,才能起到红脸出汗、排毒健体作用。如果一味“温良恭俭让”、“你好我好大家好”,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可避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想要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什么缺点也没有,什么错误也不犯,肯定是不现实的。有了缺点错误,就得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加以修正。毛泽东同志曾生动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打扫和洗涤的方法,就是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共产党人不应该、也不能够做那种上下左右逢源、相互吹捧的“乡愿”。
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纠错纠偏的利器。没有锋芒,只能是钝器。中央反复强调重视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就是要变一团和气、没有是非为有棱有角、原则分明。唯有真正把党章党规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起来、严肃起来,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干净干事。(蒋华)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