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贪腐的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

2016年04月04日10: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前,社会上有些人特别是部分青年人,认为腐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使然,把贪官落马视为“倒霉”和“站错队”,少数人更据此认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要“很好适应”社会,就必须按潜规则行事。这种错误认识回避了腐败产生的内因,淡化了个人修养对遏制腐败的基础性作用,本末倒置,转嫁矛盾,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本刊特约请几位嘉宾对此进行讨论,厘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观点。

韩庆祥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教授

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肆虎

内蒙古通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陈正祥

湖北省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腐败源于环境与修养无关”是本末倒置

环境改变人,人也改造环境;人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腐败肇始于精神家园坍塌,终结于无视法纪的妄行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环境改变人,人也改造环境;人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这就是说,外部环境对人有影响,人也影响着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比如说,腐败虽与外部环境如政治生态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人自身的内因,即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正如英国小说家菲尔丁所说,纵使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知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他会替自己定出立法者所忘记定的法律。因而,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就是什么样的,人要为其活动及其效果承担责任。“事在人为”,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单位,人还是那些人,环境还是那个环境,有的人洁身自好,有的人却腐化堕落,说明长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隐形决定作用。

周淑真:腐败的根子就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周永康、令计划等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丧失党性人格,私欲严重膨胀,灵魂堕落、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最终在人生的路上栽了大跟头。这一点还可以从众多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得到印证,贪欲之心,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谋私成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在金钱美色面前节节败退,最终滑向腐败深渊。

陈正祥:从心理学上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剖析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可以发现,许多出问题的领导干部心理先后经历了以下变化:一是信念动摇,心理不平衡,抵御不住诱惑,一点点打开贪腐缺口;二是政治蜕变,背离党的宗旨,与人民离心离德,并逐渐忽视做人底线,不知廉耻,不分曲直,不辨善恶;三是心存侥幸,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四是无所敬畏,觉得长期没出事,变得胆大妄为,即使在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五是担惊受怕,听到风吹草动,开始忐忑不安,上蹿下跳打听消息,疯狂活动找人“摆平”;六是后悔不已,事发后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由此就可看出,领导干部腐败,肇始于精神家园坍塌,终结于无视法纪的妄行。

将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实际上是为自己开脱

把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是由于人的主体性的缺失

强调环境就是想用客观原因来为贪腐行为找理由开脱

韩庆祥:把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实际上是由于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从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修身养性”的道德学说,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王阳明确立的“心学”,都看到了人自身的主体或主观修养和修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强调主体和主观的作用,并不是说不注重完善制度和环境,而是强调要把制度建设、环境改造与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周淑真:那些把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的人,无外乎就是想用制度缺位、社会风气、外部环境等客观原因来为贪腐行为找理由开脱,表面上看,这些人是在强调制度建设,实则暴露了他们对正风反腐持续加压的惧怕,对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的漠视与回避。说到底,是继续沉湎在官场潜规则和腐败亚文化中计算着自己的“奶酪”,缺乏壮士断腕、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

王肆虎:制度本身并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它是通过人的执行来实现其目的。执行的程度如何?执行的自觉性高不高?主要看执行者本人的觉悟。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同一制度框架下,有的能够认真执行,有的却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把制度当成摆设,有章不遵、有制不守,走向违纪违法的歧途。

陈正祥:腐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圆”,我们当前需要的就是坚定政治定力,坚定立场方向,聚焦当前目标任务,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正说明,反腐败要有静气,不能为外界声音所干扰,要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力度和节奏,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斗争,用实际成效来回击各种奇谈怪论和质疑。

加强党性修养固本培元才能行稳致远

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是抵御腐败的关键一招

要想思想不被“杂草”侵占,就必须常修为政之德

韩庆祥:从自身做起,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是抵御腐败的关键一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身有更高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这就是党性。党性与人民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具有崇高党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自觉去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固本培元,才能健步远行。

周淑真:英国哲学家休谟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坐在旷野里”,学生回答。休谟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说:“杂草。”“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杂草?”有的说铲,有的说烧,但休谟当时没有揭晓答案,直到一年后他去世,学生打开遗嘱才明白:“要想除去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同样道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想思想不被“杂草”侵占,不被灰尘蒙蔽,就必须常修为政之德,不断进行“大扫除”,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王肆虎:加强党性教育,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正面引导和警示震慑,让崇德向善和遵规守纪相辅而行,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一是纪律教育要“入心”,把党章党规党纪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刻印在心,外化于行。二是典型教育要“用心”,在弘扬革命理想、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着力选好树好干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崇尚先进,见贤思齐;同时用好反面活教材,让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受到震撼、行为上守好底线。三是文化浸润要“上心”,围绕向上向善成风化人,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自身的高标准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