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四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折射出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疲软,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村务监督委员会平时怎样履职?——监督村务,制衡村官
1月8日上午,当涂县护河镇幸福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卫东骑着电瓶车,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跑了一段。 “没有明显的颠簸感,路面比较平,路基也挺宽。”杨卫东感觉很满意,高兴地掉头回家。
前些天,杨卫东正在干农活,突然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向他反映村里正在修建的水泥路工程质量问题,包括水泥质量不达标、路基不平、水泥面厚度不够,希望村务监督委员会能监督施工。杨卫东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叫上村务监督委员会其他2名委员,悄悄地来到施工现场。经检查,他们发现水泥质量是符合标准的,但路基不平、水泥面厚度不够问题确实存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将发现的问题转交给幸福村“两委”,并提出监督建议。
“我们‘两委’约见了施工负责人,根据村务监督委会反映的情况,对工程提了整改要求。 ”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郑文旺告诉记者,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也监督出村 “两委”工作中的疏忽,从此,村“两委”干部对修路问题更加上心,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监督。
幸福村村民张恒亮对记者说,在乡亲们眼里,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村级纪委”。大家对村干部、对村务处理有意见,就向村务监督委员会反映。
“没有村务监督委员会盖章,村里的支出就无法报销。 ”当涂县太白镇长江村党总支书记丁佳贵说,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意盖章前,会仔细审核支出事由、数额、票据等,有时还开会讨论。村务监督委员会盯紧了村里的“钱袋子”,某种程度上也就看住了村干部。当涂县民政局局长任和平介绍,财务监督是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日常监督的主要内容,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制定村级集体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并督促村“两委”严格执行。
目前,我省各地农村已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但也有不少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履职只是做样子、走过场,成了“稻草人”。
村务监督委员会面临什么难题?——成员老化,职能弱化
不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自己的工作职能定位为村干部的“参谋”“助手”,有的甚至表示,自己能当上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是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自己不能和村“两委”唱反调、拉黑脸。“我们缺乏财务知识,对村级财务、村集体项目等重大事项,把握不准监督重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不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表示,平时忙于农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无法按计划执行,作为村一级组织,虽然有每月例会制度和临时召集制度,但实际运行中,更多地只是列席村“两委”的相关会议,监督与村“两委”实际工作脱节。
皖北某县民政局负责人坦言,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很难找到理想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与村“两委”成员不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除了监督之外并无村务决定权,薪酬待遇也不高,并且干的是“得罪人的事”,职位没有多少吸引力,许多人不愿意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老化”,监督能力跟不上,制约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发挥。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成了新 ‘村官’。 ”有群众反映,少数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与村“两委”成员“一个鼻孔出气”,从监督者变成“合谋者”,与村干部一起搞不正之风,以权谋私。
对村级权力来说,“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软”,如果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缺位、失位,就容易变质,甚至导致村干部集体贪腐。日前,阜南县王寨村村干部集体贪腐窝案进入了司法程序。高速公路修建需要征用王寨村部分村民土地,村支书、文书等5名村干部在协助征地及补偿款发放工作中,通过虚报占用耕地补偿面积、克扣群众补偿款等手段,共同骗取国家项目资金,成为共同贪污窝案。阜南县纪检部门在分析案件时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村级权力被少数干部掌控,独断专行是形成村干部集体窝案的重要原因。
怎样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尽责?——创新机制,名至实归
“我们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保障制度的同时,制定了激励约束制度,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尽责。”任和平告诉记者,当涂县参照村干部报酬转移支付的方式,给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发放误工补贴,误工补贴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最高2000元/年。县里每两年还开展一次“人民满意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评选活动,对当选者给予奖励。有奖也有惩,村务监督委员会须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履职情况;每年接受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的信任度测评,得不到半数代表认可的,就得改选。
“村务监督委员会自身力量有限,我们将纪检机构延伸到村,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合力。 ”芜湖县纪委书记曹荣富告诉记者,该县在湾沚镇试点创新村级纪检监督模式,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取得良好成效。
湾沚镇村(社区)成立纪检监督小组,在镇纪委和村党组织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区)纪检委员任组长,成员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下设作风监督小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三务”公开监督小组、工程项目监督小组,小组之间协调配合,共同监督。湾沚镇还按照区域跨村划分责任片区,成立责任片区纪检监督小组,成员由各村纪检委员组成,镇纪检干部为各片负责人,具体负责指导责任片区各村纪检组织日常工作。
“一套班子、两级架构的监督体系,增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能力。 ”湾沚镇纪委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农村监督机制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在监督内容上全覆盖,在过程上全参与,促使村级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全镇各村社区交通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30%、办公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20%;群众信访量明显下降,同期比去年下降10%。
有党建专家指出,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成为“村级纪委”,关键是要选对人,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力量,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监督机制,使其“愿监督、敢监督、善监督”。(记者 朱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