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利剑出鞘。湖南省委巡视第九组和省委巡视第二组今年先后两次对湘西自治州进行巡视,在自治州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反腐败和反“四风”的浪潮。
自治州州委和州纪委抓住机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借巡视之东风,强力荡涤有损党形象的污垢尘埃;借巡视之利剑,快速斩向侵害党肌体的腐败毒瘤——截至目前,全州纪检监察机关立案563件、结案46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8人,比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17.5%、9.7%、15.8%,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已立案20件,处分14人,分别增长120%、180%;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追缴违纪违规资金5000余万元。
腐败毒瘤坚决切除
省委的巡视和自治州州委的行动,让湘西百姓增强了反腐的信心:反腐永远在路上,腐败毒瘤一定会被坚决切除。
巡视发现的一个个问题,分门别类地反馈给了自治州州委、自治州纪委。
在6月17日的反馈会上,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对唐松成组长及全体巡视组成员斩钉截铁地说:“凡是巡视组移交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一定严查到底;凡是巡视组反馈的‘四风’问题,坚决整治和纠正;请巡视组放心,请省委放心。”
巡视组提供的重大问题线索中,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正存涉嫌严重违纪。经过内查外调、锁定证据,9月8日,州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州委同意,对杨正存予以立案调查;9月9日,省纪委批准,决定对杨正存采取“双规”措施;9月10日,杨正存被州纪委“两规”。
国土局局长在湘西可谓位高权重、万人瞩目,他被“双规”无异于一颗“震撼弹”,震惊全州。百姓纷纷点赞,湘西的“老虎”终于被打了。
同样让百姓点赞的还有湘西另一只“老虎”的落马。自治州公安局正处级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思念,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 9月18日被州纪委立案,并直接移送司法机关。这也是州纪委为落实中纪委纪律审查新要求的一次大胆尝试。
一位退休多年的政法干部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如果让腐败分子把控,后果不堪设想。
湘西一只只“老虎”的被打、一个个腐败“毒瘤”的被切除,体现了自治州州委履行主体责任的使命担当,体现了自治州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坚强意志。
决不让“四风”反弹
“四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存亡。
省委巡视第九组和省委巡视第二组在巡视过程中,坚决要求对“四风”问题,不分地域,不论职务,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律按照一个标准严格查处,不留缝隙。自治州州委、州纪委,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始终扭住“四风”问题不放,从严从快查处。
省委巡视第九组于4月15日、16日,对自治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在机关、饭店、茶楼等场所进行暗访,共发现6起无视有关规定、顶风违纪行为,其中上班时间打麻将的问题2起,上班时间玩游戏的问题2起,上班迟到的问题2起。
4月20日,自治州纪委就在当地的媒体上对这6起问题进行公开通报;5月6日,自治州纪委对以上6起问题的处理结果,又在媒体上进行了通报。
作风建设,贵在常抓,“四风”问题,最怕反弹。自治州纪委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
9月17日,自治州纪委在媒体上又公布了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46起典型问题。通报指出,今年6月份以来,自治州纪委监察局,针对“四风”突出问题,持续加大纠治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州9个县市(区)、16个战线、102个副处级以上单位,以及28个乡镇,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4次明察暗访;各县市纪委监察局也积极开展了明察暗访。
其中,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问题一起,公务用车违规使用管理问题5起,违规操办人情宴请问题3起,“庸懒散”问题36起。
通报再次给各级、各部门和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发出“警报”“警示”: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进一步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整肃干部纪律作风,做到令行禁止,警钟长鸣。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之时。在“两节”将至前,州纪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纪委严明中秋、国庆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迅速对“两节”期间作风建设作出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和回潮。
影响是巨大的,效果是明显的。一位普通公务员说,2015年的中秋节过得最舒心、最轻松,没给领导送礼,也不用担心领导说他不“尊重领导”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四风’就是正党风政风,就是把纪律挺在前面,就是履行监督职责,必须弛而不息、义无反顾。”州纪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曹世凯表示。
巡查为巡视助力
巡视工作,是中央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全新尝试;自治州纪委、州监察局,为落实和履行监督责任,于2014年底,在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时,报请省纪委和自治州州委批准,专门设立了“州纪委巡查工作办公室”,其职责一是做好省委巡视工作的联络服务,二是对所辖8县市、湘西经开区和所有州直机关进行专项巡查和监督。显然,这是对巡视工作的直接延伸和强力补充。
4月13日至6月10日,在省委巡视第九组到自治州巡视期间,自治州纪委巡查办开展了对吉首市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和“两违”整治情况的专项巡查。
4月13日下午,自治州纪委在吉首市正式启动了巡查仪式。吉首市副科级以上500人参加大会,会上通报了包括其原副市长周顺新在内的8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就在现场,时任吉首市农机局局长、曾任吉首市房产局局长的冉颖被带走接受调查。后来查实,冉颖任吉首市房产局局长期间,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26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并收受115万多元的贿赂。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的反腐热情被激发出来。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多达216人次,巡查组掌握基本线索后,对吉首市德夯风景名胜管理处、吉首市住建局、吉首市审计局和吉首河溪电站等4个重点单位,以进驻的方式进行巡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巡查,共掌握问题线索9个,涉及有关人员22人;从6月中旬开始,巡查工作由“巡”改“查”,组成专案组,目前已立案12人,其中正处级领导2人、副处级领导2人、正科级干部5人、副科级干部1人、一般干部1人,“双规”1人,移交司法机关1人,对吉首市住建局副局长何某采取了“双规”措施,暂扣单位违纪资金360多万元。
9月18日至20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傅奎在自治州调研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落实责任靠担当
6月17日,省委巡视第九组向自治州州委反馈巡视意见时,严厉指出了“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问题。
自治州州委、州纪委虚心接受这一意见,并着力整改,强化“两个责任”的担当落实。自治州州委制定了《湘西自治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出台了《州直纪检监察机构落实监督责任执行清单》,完善了《湘西自治州关于副处级以上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办法》。
自治州州委和州纪委,严格执行《湖南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有腐必惩。
对古丈县农村商业银行行长石瑞超酒后持刀伤人事件处理不力案,州纪委对事件相关人员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古丈县委、县纪委就此问题向省委巡视组和州委、州纪委作出了深刻检讨。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石瑞超于2014年8月7日酒后持刀伤人,事件发生后,古丈县委、县纪委对相关责任人没做任何处理。
省委巡视第九组在第一批移交的问题中,石瑞超酒后持刀伤人事件就名列其中。自治州州委、州纪委迅速启动了调查程序,司法机关也快速介入;石瑞超后被古丈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古丈县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
反腐会影响发展吗?
“湘西州新合作案”是一起典型的窝案,涉嫌违法违纪人员达18人之多,其中处级干部3人,科级干部8人。
“吉首市棚户区改造案”也是一起典型的窝案,立案14人,移送司法13人。
今年,在查处这些案件时,有人说,这样查下去会影响自治州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叶红专则在大会小会上都强调:“反腐不仅不会影响自治州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坚决反对腐败,只会改善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湘西州新合作案”的成功查处,直接为自治州挽回经济损失1.3亿元。
“吉首市棚户区改造案”办案过程中,项目审减6400万元,审减率达59.47%,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9000万元,规范了该市乃至全州的保障房资金的使用。
今年开展的全州行政事业“三资”清理与工程指挥部专项清理,预计追缴违纪违规资金3000万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自治州GDP增长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与全省基本持平;财政收入增长32.1%,增速排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4%,增速排全省第一。
数据充分说明,只有把“两个责任”真正扛在肩上、落实到位,自治州的政治生态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自治州的经济社会才能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彭业忠 田际胜 向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