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怎么办?全面从严治党是良方

——正确认识国企巡视发现的问题(下)

2015年09月18日09:3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怎么办?全面从严治党是良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就是要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企巡视发现的问题,怎么办?

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行动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于9月13日正式出台,新时期国企改革的目标、步骤、方向、重点都进一步明确。

改革方案千条万条,核心只有一条:国有企业是党领导下的企业,所以我们党给出的答案,是推动国企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企党的领导弱化,党组织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 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重大的政治原则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有很多精彩论述,但有两条是他从不退让的底线:一是党的领导,二是公有制占主体。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任何疑问,也不容许有丝毫疑问。而公有制占主体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公有制占主体,国有企业当然是主力军,责无旁贷、首当其冲,因为这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物质保证。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确立党组织在国企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是由党的性质、执政党的地位、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有人承认国外也有国有企业,而且承认这些国有企业经营得也相当不错,但又说那些企业是国家的,并没有所谓党的领导。并进而推断,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党的领导,说什么这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思路,云云。

首先,国企国家化与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的阴险论调是一丘之貉,背后都潜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对这些奇谈怪论进行了无可辩驳的回击。如果说军队是枪杆子,那国企就是钱袋子,不论是枪杆子还是钱袋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重大的政治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其次,西方一些国家一些人抱着冷战思维不放,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并没有减弱。他们直到今天也不愿意承认中国模式,不愿意承认共产党对于中国不可或缺而又卓有成效的领导能力。不过正如张维为在《中国超越》一书中阐明的:“这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有耐心。但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你还是不承认这一切的话,你就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当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根本就不在乎你是否承认。说实话,我们现在也不在乎。”

张维为的话针对的对象是国家整体层面的,其中也包括国有企业。换句话说,我们党都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团结和带领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领导国有企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又何足道哉?!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也就是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主要突出的是“政治核心作用”,重点在于把方向、讲政治,而不是说要介入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更不会重蹈“外行指导内行”的覆辙。

2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国企改革,在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

近日,国家发改委就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举行的发布会上释放利好信息。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表示:“东北国企改革将在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层面会有所动作,同时,考虑到东北国有企业的产业属性,在一些科技类国企中的激励力度和步子会更大一些。”

东北国企的春天到了,这暖暖春风是党中央给东北送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国企期间提出,“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早在4月10日召开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总部设在东北的中央企业先行试点。8月初,国家发改委明确,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制定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

推进国企改革,目的是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国企改革方案已经明确,党的领导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一切改革都必须放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行稳致远。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更有利于国企施展拳脚,放手搏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个关于国企改革的意见,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这将是一个关于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推进国企改革,离开党的领导将寸步难行。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明确强调的。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解决国有企业积累的种种问题,必须毫不讳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抓紧抓实抓好。加强党对国企改革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完成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国企党组织的担子不轻,没有好的党组织,国企改革很难落到实处。

怎么选国企当家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西方自由主义的旗舰杂志《经济学人》发表的一个“权贵资本主义”排行榜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被人当楷模的地区或国家,情况都比中国糟。这份杂志称中国大陆:“在这一统计中表现良好,其原因之一是国家控制了大部分的银行和自然资源,使得这些寻租的重要来源不会落入个人之手。”

他们是不会说这些银行和自然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控制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3 推进国企全面从严治党,把“两个责任”落到实处

2014年,6家央企入选首批国资“四项改革”试点。6家试点企业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四项改革”除了“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等三项“业务”范畴的试点,还有一项则是属于“党建”范畴的,这项试点就是“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

这6家试点单位中,有的已经被中央巡视组巡视过,其中中粮集团被中央巡视组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够到位,对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偏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够严格,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等奢侈浪费问题突出;内部管理不够严格,对部分亏损项目追责不力,存在一定廉政风险。”

而就此问题提出的建议,就是要认真履行“两个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抓早抓小,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学思践悟》系列文章也指出,“企业纪委要回归本职、干好主业,纪委书记不允许兼职,不允许不作为”。

从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国企“两个责任”落实不力是普遍现象,而不力的后果很严重:有的购买本公司开发的房产,却少给钱;有的利用国企这个平台发展了自己的关系圈,前门当官、后门开店两不误;有的把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弄到国企来“养着”,或者给他们提供“发家致富”的信息、关系;还有的把吃吃喝喝当正事,收点要点成习惯……

这些现象,要说国企党委一点都不知情,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可明明知道却不管不问、任其发展,甚至自己带头如此,推波助澜,为什么?虽然国企领导人员是党组织任命的干部,可有些人一进企业就忘了自己是党的人,把自己当成了私企老板、“职业经理人”,把带领的国企当成了自家的钱袋子,侵吞挥霍国有资产一点也不脸红、一点也不心疼。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承担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因为国企是市场主体,就可以只强调企业的经济属性,就可以把党的领导放在一边,忘记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因为是上市公司,就能只强调其市场属性,党就会对国企负责人给予特殊照顾,甚至管不了这些人了?全面从严治党,国企不能例外。

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港中旅原总经理王帅廷、中国铝业原总经理孙兆学、中石油原纪检组长王立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等等,这些人要么是党委书记,要么是党委副书记,连自己都管不住,“两个责任”又岂能落到实处?而一批国企高管的落马表明,国企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法外之地”。

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此次专项巡视是为了发现问题、揪出腐败分子,更是为深化国企改革清障蓄力。“中央企业今年就要问责一批,抓典型。我希望谁也别当这个典型。”这是国资委主任张毅对国企负责人的忠告。作为国企领导干部,谁要是在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当旁观者,出了问题不管不问,激流面前不敢担当,谁就会成为这个不光彩的典型。

国企把“两个责任”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到位了,在接下来的国企改革中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到位、严防“四风”问题的发生和蔓延;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国企的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一些国企负责人钻改革空子,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把国有资产卖出“白菜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才能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

一句话:把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头等大事抓好了,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克服改革发展中的困难,都会容易很多。(记者 贾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李源)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