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石家庄:用好纪律“戒尺” 念好规矩“紧箍咒”

2015年08月25日15: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石家庄:用好纪律“戒尺” 念好规矩“紧箍咒”

“最近这几天,有群众反映你在公务接待过程中存在超标准接待问题,请你对此如实作出说明。”8月20日上午,河北省元氏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占领对该县某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廉政约谈。

约谈结束后,李占领深有感触地说:“纪委就是管纪律的,要时刻瞪大眼睛,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约谈本身就是警示,就是敲警钟,严肃纪律才能治病救人。”

这是石家庄市纪委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约谈的一个镜头。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纪委坚持把纪律的“紧箍咒”念得更紧,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挺纪于前,增强“免疫力”

为做好约谈工作,石家庄市专门制定了约谈办法,对约谈对象、内容、方式及约谈后的跟踪问效作了具体规定。在约谈对象上锁定“关键少数”,把各单位一把手、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约谈的主要对象,做到“四必谈”: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约谈;对在廉政勤政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警示约谈;对在廉洁自律、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尚不构成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约谈、限期整改;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前提醒谈话,预防节日病发生。在约谈内容上突出纪律教育,唤醒党章党规意识,传导责任压力,强化警示提醒,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权力清单履职。

去年以来,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分6批约谈了21个县(市、区)、97个市直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求被约谈人员切实担起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今年6月初,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明轩对全市262名县(市、区)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进行了专题约谈,并现场签订承诺书,进一步传导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压力。

“现场签订履行监督责任承诺书,不仅是传导责任压力的一种工作形式,更是督促自己履行好责任的军令状。”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康云良在专项约谈结束后,倍感责任压力在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今年7月,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市公安局纪委在全市公安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进行一次集体约谈、签订一份承诺书、开展一次明察暗访、亲自查办一起案件、进行一次调研、发出一封信函、回复一份承诺”等“七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全市各级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行了签字背书、电视问廉述责、责任巡察、双重约谈、问责双查等做法,对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规范整改,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守纪律讲规矩这根弦。今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任前廉政谈话214人次,诫勉谈话18人次,函询9人次。

号准脉搏,撒出“监督网”

2015年1月,石家庄市高新区机关服务中心车队司机邢某擅自动用单位公务用车到市二中南校区接朋友的孩子放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车队队长耿某对单位司机和车辆管理松懈,负有领导责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石家庄市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严肃惩处的一个典型例子。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及时用纪律的‘量尺’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号脉、体检和诊治。”石家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明轩指出,“对违纪行为,既要有‘动手术’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治未病’的细心和耐心。”

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石家庄市纪委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借助新闻媒体、手机短信平台等,重申纪律要求,提醒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转变执纪思路,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在监督中,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作用,从全国和省市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感动省城人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员60人,对全市党风政风进行广泛监督并参与“四风”暗访。同时,建立并实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月报告制度,坚持把“四风”问题作为执纪监督的重点,要求各级各部门逐月上报查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对连续2个月报告为零的地方和部门,列为市纪委明察暗访重点;对隐瞒不报、有案不查的,坚持“一案双查”。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5件,处理5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1人,通报曝光违纪典型问题3批15起25人,形成强大威慑力。与此同时,该市还对2014年下半年民主评议干部队伍作风涣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排名后三位的市直部门全体班子成员、窗口单位全体班子成员、重点岗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共48人进行了集体诫勉谈话,向30个市直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书。

盯准问题,亮剑“零容忍”

“用好纪律这把‘戒尺’,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刘明轩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寸不让,把执纪问责的‘戒尺’打到痛处。”

去年以来,石家庄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组织力量对近两年来受理的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以及审计、检查和专项督导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台账。突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收拢五指攥紧拳头,集中精力“打虎拍蝇”。同时,建立完善了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归口管理、线索排查集体会诊、专项纪律审查逐级负责制和签字背书等工作机制。

针对反映农村干部违纪信访件相对较多的状况,去年11月以来,石家庄市纪委聚焦“小官巨腐”问题,专门出台《关于集中开展查处“小官巨腐”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围绕九大重点领域,把涉及民生的违纪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内容,在全市集中开展查处“小官巨腐”问题专项行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查处了灵寿县南营乡银洞村原村委会主任张某挪用危房改造款案;赞皇县张楞乡南延庄村原支部书记孙某伙同其他2名村委会成员虚报退耕还林亩数,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案;栾城区西营乡北安乐村村干部在洨河河道整治项目迁坟中,虚报空坟头套取河道整治补助资金挪作他用案等一批典型案件,在全市形成有力震慑。

“小官巨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问题线索29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人。同时,针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监督检查、建章立制、责任追究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县、乡两级党委履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监督。(孙运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